思想家仁学的哲学思想

2023-04-20 17:2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想家仁学的哲学思想》,欢迎阅读!
仁学,哲学思想,思想家

思想家仁学的哲学思想



谭嗣同列举的三个重要概念———“仁”“元”“无”,“仁”统摄“元”与“无”,“仁”始自“元”,极至“无”。这三个概念,“仁”属于儒家,道家是比较排斥仁义之说的。佛家也讲“爱”、讲“仁”,但它的“爱”“仁”最后还是要众生涅盘成佛,不涉及现实生活。“无”这个概念学术界一般把它归属于道家(虽然儒家也使用),在谭嗣同那里“无”又等同于佛家的“空”。唯有“元”这个概念似难确定。

很多学者把“元”归属于道家,原因颇令人费解,如先秦晚期的《鹖冠子》《吕氏春秋》都大量提到“元”,多数学者把这两家归为黄老学派,认为黄老与道家有很深的渊源。但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真正的道家与黄老是根本不同的,一个用世,一个避世。“元”字不见于先秦道家经典《老子》,在《庄子》中也只当作人名“宋元君”或“元君”用。而在先秦儒家经典中,“元”出现极为频繁:“元,,,贞。”①(周易?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②(《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③(《乾卦》)“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④(《虞书?舜典》)“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⑤(《虞书?益稷》)“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⑥(《周书?刑》)“元龟象齿,大赂南金。”⑦(鲁颂?泮水》)“令月吉日,始加元服。”⑧(?士冠礼》)“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⑨(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瑏瑠

《左传?桓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先秦现

存的文献看,“元”作为宇宙学的概念,虽然说主要来自《鹖冠子》《吕氏春秋》,但这两部书的宗旨都是打通儒道两家,其宇宙论皆是融摄了《易传》与《老子》,因《老子》一书无“元”字,因此仍然可以说“元”概念的主要功用源自儒家。“仁”、“元”、“无”三个概念,两个来自儒家,一个勉强归于佛老(下文将详为辨析)。谭于二十六界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于西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和《墨子》,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瑏瑡体上是倾向于儒家的。

从学术的内在逻辑看,谭嗣同把儒、佛、道三家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打通,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思想:“仁从二从人”,所以“仁”非为一人的孤闭世界,

所列书二十一类,虽首列

佛家,但儒家十二类,佛、道两家偏少。从上述这两个现象看,谭嗣同仁学体系总


而为二人或众人之间通畅无碍的天地,这就为《仁学》的儒家品质作了一个扼要的说明。谭嗣同对“仁”的解说虽未能说承继了宋明学统,但显有类似相通之处。故言仁者不可不知元,而其功用可极于无。瑏瑢

元”有“始”“端”一义,

那么“元”作为“仁”之始,则“无”即作为“仁”之“终”。谭嗣同显然使用了“终始”的时间观念。“终始”的时间观念不属于佛、老两家。佛家言“刹那生灭”,以极微的时间形容生灭无间,时间只是幻象,其目的乃是破除时间观,脱对诸法的欲念。道家对“飘风”“骤雨”及不长久的天地本身都不太认同,目的乃是期于浑然与无终无始的道为一,所以也是不重时间。唯独儒家慎始敬终,最重时间观。儒家“终始”观念就是源自他独具的天地四季轮回观及孝道“生事死葬”的慎重。谭嗣同讨论时间还有其独特的个人观点,即紧密围绕着他的根本概念“通”。在十四、十五、十六界说中也直接讨论了时间:“不生与不灭平等,则生与灭平等,生灭与不生不灭平等。”“生近于新,灭近于逝;新与逝平等,故过去与未来平等。”“有过去,有未来,无现在;过去、未来皆现故冲决罗者,即是未尝冲决罗。”

此意多被误读,有人理解为“有了冲决证明有罗,既有罗证明未尝冲决。这是相对主义的诡辩。”②实则,谭嗣同想讲不执于“有”的“无”,不“无”若虚的“有”,“有”而不隔,“无”而不虚,此才是“自无罗”,与“二十七界说”精神一致。“二十七界说”都说“通”中有“别”,“一”不离“参伍错综”,可以判知:“冲决”乃是在有差别的、“参伍错综”的罗中的”通”或“一”,目的乃是消解社会等级差别之间的隔阂,而非消除等级差别本身,所以他说“即是未尝冲决罗”,“罗”本身依然具在,等级差别只需疏通,无需撕破打破,如他论礼、亲疏:“夫礼,依仁而着;仁则自然有礼,不待别为标识而刻绳之。亦犹伦常亲疏,自然而有,不必严立等威而苛持之也。”③显然并非要打破礼或亲疏,而只是要在礼或亲疏之间建立一种自然的机制来疏导,改良色彩很明显,这才是谭嗣同讲的“通”、“一”、“冲决罗”的真义。④此有类佛眼里转一层含义的“山河大地”,但讲得不够清晰,这也是谭的思想有待进一步梳理的地方。谭嗣同说“佛能统孔、耶,而孔与耶仁同”⑤(《自序》),他似乎是以佛学统摄诸家,实则他如后来者的章太炎、熊十力一样表面上皆以佛学为究竟,实则灵魂深处乃是以儒家统摄诸家,冲决罗、破诸对峙,正是其儒家学术精神的皈依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27dff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