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500字

2023-01-10 13: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500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500

由《社会契约论》引发的对完美社会的思考!

人的思想的起点理应意识形态是哲学政治,要看得出来更深层次文学生命力,重要一环对哲学的思考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起点,对完美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展开了一些思考。

以卢梭人生而平等的论者,法定代表人天然拥有一切权利,但由于个体难以存活而订立契约组成社会,旋即从“能做什么的自由”变成了“不能做什么的自由”,而人类真正的生命尔后也从此开始。理性取代了本能,智慧战胜了愚昧。公民构成了政治体,但政治体并不是公职人员需要服从的对象,因为政治体即是所有公民的公意。 订立契约后,如何保存好建立起来确立的政治体,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则是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后,笔者认为亚洲对于现代世界来说,一个完美的社会,应该有适合政治体且拥有民事权威的法律。订立契约给了在政治上体生命,只有法律能给政治体以行动。现代社会提到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底线,从社会契约论来说,法律而使社会权威得以保存。

法律来源于公意,只有普适的法律才是法律,它规定了公民的行径,可以保证了契约的延续。好的法律应该是适合国情的,而且是不断进化的,社会的发展情况不同,法律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最终即使都需要符合公意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为来说,法律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一个完美的社会里,应该是立法机关立法权和行政权相分离的,立法的草拟转交智者,但绝不是当权的智者,立法权只归属于人民,法律不断地在适当调整中。法律是一个社会得以延续确保安


全的保证,如若法律被践踏,则社会也就不复存在,因为订立契约以保的基石就失去了。

卢梭认为在契约社会中同,政府只是主权者与公民之间的一个中间体,只具有行政权,真正重要的是公民的公意。可是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中央政府对于社会的延续来说,读后感www.simayi.net无比重要。张老师认为优秀的政府应该是经过公民选举产生的,并且受到公民定期已登记集会的适时监督,政府内的团体必须是多数,政府的力量不至于软弱也不至于高于公意,政府的组织为形式适合国情,中央政府的延续与否取决于取决于公意,而且政府的规模应该根据公民规模成比率改变。在卢梭的看法中,公民越多政府的规模应该越小,也就是力量应该越紧缩。中国的民主集中制是切合这一观点的,如果以中国这么大的占地约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反而宽松政府机构的力量,以尽量减少民主的方式执政,那么行政效率低下不说,公意必会分化,个人意志和团体意志冲击团体之间公意,社会性的基础也就被动摇。但如果政府的团体意志高于了公意,那么政治经济体也将难以为继。

如果一切听从于成规,那么旨趣会出错吗?卢梭认为公民的公意不会错,但会受到欺骗。民主制度也就是完全的民主是有风险的。的确如此,大部分民众眼光的目光是短视的,眼前的利益和以后的收益偏偏中民众总是选择短期利益。智慧与学识的限制使得一部分民众会让面向未来公意走上弯路,所以大众传播选举出来的具有权威的智者,也就是现代伦理社会的政治精英们,更能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如今日趋兴起的民粹主义,不巧是这种观点的相反,认为被忽略的大多数的声音才是大部分公民的真正想法。所以到底是精英主义还是民粹主义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我们难以下定论。

卢梭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宗教建立,宗教是维护政治单细胞延续的工具。笔者认为宗教这一词可以扩大到精神一词。政治体的建立需要国家精神的支持,这有利于公意的坚定,将公民的人文精神追求同热爱国家联系起来,激起公民对主权国家的责任感。从道德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503def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