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的故事

2023-03-01 06:0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土地的故事》,欢迎阅读!
黄土地,故事

黄土地的故事

作者:文 李泽琴

来源:《丝绸之路》 2017年第11



李泽琴

42日清晨,在清明踏青之际,以兰州为起点,我们开始了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的考察之行。此行的第一站便是秦安。秦安是座甘肃东南部的小城,身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虽久仰其名,却未见其容,更别谈深度了解了。因而临行前,对这座小城的语言文化充满了无比的好奇。我们行程向南,路上所见皆为粉色的桃花,这在给寂寞的黄土高原增添了不少色彩的同时,也让这次考察活动充满了阵阵诗意。唐代诗人李白有“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们不正是“桃花三月逢桃乡”吗?

到达目的地时,已然过正午,我们匆匆吃过午饭,便前往胡爷爷家。胡爷爷是地道的秦安人,参过军,当过老师,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也能写得一手的好字。对于我们此行的来意,胡爷爷坚持让其老伴宋奶奶配合实现。宋奶奶已90多岁,但身子骨依然硬朗。她先给我们用秦安话唱了本地的民歌和儿歌,表情自然大方。后来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歌。身为“80”后和“90”后的我们,红歌对我们来说似乎显得很遥远,然而人生阅历所积淀的情感和思想的厚度却是我们有所共鸣的。方言版歌曲所展示的语言和地域的魅力,我们得以领会,但宋奶奶及老伴那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更是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如果说秦安是个有故事的小城,那么每个当地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胡爷爷一家交谈,觉得秦安这座小城古老又不失亲切。

秦安的故事有很多,除了当地人的见证,也少不了实物的记忆。博物馆则是秦安历史内涵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一些当地出土的文物,如彩陶、刀戈之类,近距离感受了几千年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灿烂,也欣赏了当地名流的书画作品,深度感触了秦安之人杰地灵。而馆中斜木构建的般若殿,作为全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则是整个博物馆乃至秦安值得一书的地方。其精巧的建筑风格和保存的完好程度,令我们同行的每一个考察团成员都惊叹不已!

在县城参观了小半天时间后,当晚便入住秦安。此时,不知不觉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给这座小城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秦安故事颇多,底蕴丰厚,虽经一天的奔波,梦乡里却依然回味着古老的秦安。

经过一整夜蒙蒙春雨的洗涤,清晨的秦安显得格外宁静和清新。翻开今天的行程单,女娲祠、女娲洞、大地湾遗址等均在参观之列。说实在的,起初,我对此并不感到十分新奇,因为每个甘肃人大抵都知道,故乡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至于人文始祖或文明源头的一些细节问题却无暇关注,也许觉得并不重要,也许觉得是别人口中的道听途说罢了,毕竟时代太过于久远。然而无论想法怎样,实地参观考察还是很必要的。

女娲祠是后人所建,为表达对人类始母的崇敬,至今香火不断。而女娲洞则是位于离陇城镇较为偏僻的一个小山崖上,洞里外人类雕琢的痕迹较少,再加上当地人的讲述,除了惊叹之外,体会到了其与人类原始神话传说的密切关联。女娲洞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洞穴,洞内的女娲塑像同样是用黄土铸成的。想想与自己朝夕相伴的黄土却存留有人类最初的活动痕迹,不由地对平日里习以为常的黄土的厚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大地湾遗址更是如此,若不是偶然的机会,或许它一直就沉睡在了黄土地之下。即使重见天日,出土的各类器具中依然彰显出了华夏文明与黄土的浓厚情缘。


另外,余秋雨曾经探讨过人类的废墟文化,我也颇为喜欢这一说法,尤其是旅途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废弃建筑,总会想到用废墟文化的概念来发表一顿感悟。然而,对于今天所见到的遗址,以往的惯性思维总觉得不太适合。废墟仅是人类局部辉煌的见证,久而久之会被遗忘,同时“废”在汉语里又总带贬义的色彩,将人类文明的源头冠之以废墟文化或文明总感不安。

此行匆匆,对于陈年老酿的品味也只能浅尝辄止。而手记的标题,纠结了很久,后因故土情缘,用“黄土地的故事”笼统概之。是为考察小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70ea6e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