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闹市里的83岁“王公馆”

2023-12-27 10:22: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都闹市里的83岁“王公馆”》,欢迎阅读!
成都,公馆,市里

成都闹市里的83 王公馆



王泽浚公馆。







主人家系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的儿子,曾在抗战期间任国民党军44军军长

从蓝色围挡板往内瞧,仿北欧洋楼风格而建的它,砖木结构、三楼一底,在岁月的洗礼中,灰色“颜面”有几许发暗,只有蜿蜒而上的满墙爬山虎,错落着青翠的新意。



1


它的旧主人,是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的儿子王泽浚,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第44军军长。

闹市里的沉寂屋子

这一栋吸引我的老楼,于闹市中看到它的惊喜,难以用语言描述,它就那样旧旧的、静静的,仿佛自己就是一段沧桑的故事。不少头一次在金河路看到王公馆的网友,总会抒发着类似的感受。

记者上门探访的时候,这座老房子围着蓝色围挡板,只能从远处一窥芳容。它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三楼一底,尖尖的坡屋顶,高高的烟囱,整体透着一种深沉的灰色,仿佛一位经受过风霜的老人,如今沉寂了,万语千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谁是老房子的主人?金河路上有不少拿着蒲扇,闲聊喝茶的老人,但他们的记忆也有些偏差,杨森、王缵绪、王铭璋公子„„不同的名字都浮动在嘴边。

“不是王缵绪,是他儿子的,王泽浚,”王公馆有个看门人,他道出了原委。他说,王公馆正在维修不能擅入,但他自己晚上就住在王公馆里,“现在天气热,屋头还是凉快得很,公馆差不多20来间房,好些房间都有壁炉,楼梯是木楼梯,有些遭白蚁蛀了,楼板有点脆。”

原主人是省主席次子

据查证发现,出生于1904年的王泽浚,是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的次子,也是知名的川军将领。少年得志的他,1937年即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后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被俘。 在朋友沈醉的回忆里,记录着王泽浚和王公馆的一段故事。

沈醉有次问他:你在成都盖个大公馆,那么多房间,是不是打算实现杜甫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泽浚摇摇头,回他一句“我没读过豆腐(杜甫)咸鱼(韩愈)留女婿(刘禹锡)的诗,也没有无产阶级思想,这房子是为了有朋友来成都耍的时候给他们住的,我又不想做什么春生菌(春申君)秋生菌„„”

1948年,王泽浚在淮海战役被俘,在《淮海战役回忆录》的交代材料里,王泽浚只说是混在士兵中被清查出来的,其部下邱正民却在“从被俘到特赦”一文中,记录了这段历史。

吸引拍客的典雅老房

据了解,1950年成都解放后,王泽浚公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接收,后来改建为军区机关幼儿园,“一直都是幼儿园,前几年才搬走”,金河路65岁的李婆婆回忆道,搬走的这一年,是2008年。

“我家娃娃在这里念过幼儿园,他现在都50多岁了”,在金河路柿子巷口一处小院居住的张大爷说道,近80的他记忆仍很清晰,“原来的王泽浚公馆,被柿子巷分成两半,中间有个空中回廊,房子是木楼梯、木地板,院子里跟现在不一样,有假山、有回廊,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会在阳台上玩儿,楼外面就能看到。”

2008年后,幼儿园搬走,少了热闹的孩子们,老楼变得空空荡荡。“每天有不少人来拍照,说是老房子特别。”张大爷说。

据了解,20129月,成都一些老房子遭到了白蚁的侵害,其中王泽浚公馆情况最为严重。后来相关部门及时灭杀了白蚁,才化解了老房子的危机。

时至今日,屡遭波折的老公馆,仍静静地矗立在成都最繁忙的街道旁。不少行人路过时,仍旧会停下来凝望,他们都说,这栋经常出现在摄影作品里的80多岁老房子,很美,很有味道。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780be0e53a580216fcfe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