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民族社会学视角

2023-02-10 12: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民族社会学视角》,欢迎阅读!
跨文化,社会学,交际,视角,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民族社会学视角

作者:黄硕毅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8

要:快速全球化对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传统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和实践在社会文化理解以及经验性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仍亟待提高,本文建议引入民族社会学视角提升跨文化交际研究实践,从而拓宽研究视野及改善研究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民族社会学;民族;族群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综合了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语言学及外语教学在内的边缘学科,它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在全球化中随着多文化、多语言碰撞而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的重视。跨文化交际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狭义理解为依据大众传播所涉及到的文化等相关因素及问题,而更为普遍的广义理解为依据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人际交往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学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中的热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愈发频繁,跨境交往的背景之下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以及非语言交流的差异阻碍了人们的沟通及交际,而这种差异的表现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跨文化交际学不仅要清除不同发音、语法、词汇所造成的交际障碍,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从而更深层次地帮助人们对不同沟通符号的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入民族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及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族社会学概述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的交叉学科,广义的民族社会学是基于社会学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民族间社会层面的问题及关系等问题的学科。民族社会学有三大主要特点: 第一,民族社会学研究内容广泛。民族社会学的广泛性既表现在涉及学科门类的多样性,又表现在涉及民族问题的多元性。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广泛地涉及了民族社会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及各个方面的社会发展及变迁过程,并研究了族群在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不同关系和连结。

第二,民族社会学涉及多种研究方法。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现在及未来研究相结合,描述、解释及应用型研究相结合,还有民族性与社会性相结合。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及多样性特点,帮助进行更加精准和科学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民族社会学关注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变化。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研究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所造成影响的分析研究为基础,立足于民族学客观视角,关注除族群自身变化之外的族群间关系及社会发展变迁对民族造成的影响。

因此可见,以民族社会学为视角研究跨文化交际,将极大拓宽跨文化交际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帮助深入思考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民族社会学视角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不断发展并硕果累累。一方面,跨文化交际吸引了来自除外语工作者之外其他学者的加入,生产出很多具有观点及值得讨论的论文及著作,在国内外形成积极的反响。另一方面,在外语教学的改革方面,国内外就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培养外语人才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尝试。曹文(1998)提出要讲文化教学分为知识层次和文化层次两个层次,在进行外语教育知识的普及基础上,更要注意对社会文化的理解。这一点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过去低层次的文化知识到现在及未来高层次的文化理解进行转化,而引入民族社会学视角可以帮助完成这个转化,并加深文化理解。

其一,民族社会学帮助跨文化交际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民族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就是关注各民族/族群间不均衡发展及文化异质性带来的差异性,而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工作者理解不同社会文化传统,避免造成歧义和误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三个模式相构成,包括认知、情感及行为。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长期以来侧重于语言性的知识教学,即跨文化交际三模式中的核心模式:认知模式,这表示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把握住了适应、互动、完成任务这三个主要目标功效。但是,培養实践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建立知识中心,情感行为方面建立跨文化沟通合作。因此,深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工作者在不同文化背景环境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

其二,民族社会学帮助跨文化交际深入理解文化自身变化及互动关系的演变。民族社会学不仅研究独立民族/族群个体自身发展过程,更关注在整体社会当中民族/族群的互动模式及关系的发展演变。跨文化交际如果仅限于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认识,将限于文化定型的桎梏中难以施展拳脚。为打破现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需要将提高文化意识作为新的培养重点,这就要求对异文化采取包容理解的开放性态度,学习认识不同文化发展的脉络及主要关系,以达到深入理解异文化特质和内涵。因此,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产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及个文化之间共同作用产生的差异及连结,有助于跨文化研究工作者提高文化适应性及互动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三个模式中情感及行为沟通的能力。

其三,民族社会学帮助跨文化交际加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中,经验型和思辨型的定性论断占据主导地位。桂诗春及宁春岩(1997)在调查中指出,1993-1995刊登在4个外语类期刊上的755篇论文中,高达79.86%的文章均为随意举证及定性研究,而仅有60篇文章基于数据统计。由此可见,我国跨文化研究工作者亟需加科学研究训练,增强实证研究水平。而在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特点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相结合的方法一直在使用并有其自身特色。鉴于跨文化研究与民族社会学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性和相似性,以及跨文化交际学者提出的:并不存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有的是社科学研究方法,他们以及而且将会运用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交际现象的研究,可见鼓励提高跨文化研究的实证研究重要性,引入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对跨文化研究的研究环境进行极大改善,也对其研究成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进行提升。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需要完成低级知识学习到高级文化理解的转化。因此我们鼓励将民族学研究视角加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教学中。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引入民族社会学视角将能够极大程度上拓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视野,改善跨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从实践及成果落实方面来看,引入民族社会学视角能够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认知、情感及行为三模式任务,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从业者对所掌握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管志翔,何俊芳.试议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J].青海民族研究, 2016273):70-74.

[2]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375):323-327. [3]张业菊.跨文化交际与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3),82-84.

[4]高永晨.跨文化交际:差异与沟通[J].苏州大学学报1991:(03),44-4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c82b9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