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红色之旅沙家浜

2023-02-23 14:3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实践--红色之旅沙家浜》,欢迎阅读!
沙家浜,社会实践,红色,之旅

社会实践--红色之旅沙家浜



为了更好地迎合“走基层 看发展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 年寒假, 我来到全国爱国教育基地之一的沙家浜参观学习, 在这里, 我们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回顾了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 重温了革命先烈大无畏气概, 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



如今的沙家浜环境非常优美, 人们生活红红火火, 安居乐业。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英勇的新四军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展开的殊死搏斗、 阿庆嫂和敌军们的斗智斗勇, 十八个伤员在芦苇荡铁骨铮铮的光辉形象。 这些感人的故事化成了微风, 吹遍了沙家浜的每一个角落, 也吹进了沙家浜人民的心中; 这些动人的故事化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谱出一首摧人泪下的歌曲; 这些动人的故事化成了沙家浜的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让人们纪念、 观赏。

我们首先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里陈列了 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 60 件革命文物, 当年那段火热的革命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早在 1928 4 革命的火种已经撒向这片田园水乡, 先烈们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团组织,土地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抗日战争时期, 这里成为“苏常太” 游击根据地。 1939 5 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东进江南, 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 开展更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 4 个月 后, 部队奉命西移, 留在沙家浜的 36 位伤病员, 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 依靠无数个象“沙奶奶” 那样的革命群众, 一边养伤一边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 谱写了一部壮丽的革命历史!

接下来, 我们游览了沙家浜最美丽的风景区——芦苇荡。 古诗有云:“春夏芦荡一片绿, 秋后芦花赛雪飘。” 沿路我们看见大片大片在风中飘摇的芦苇, 眼前的芦苇荡弥漫着一股萧瑟的味道, 更能让人产生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这片芦苇荡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打击日军和养伤的天然屏障, 大片的芦苇荡与农田、村落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

1 2


最后, 我们观看了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 看着阿庆嫂与新四军里应外合, 为了保护革命火种, 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 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 我们不禁拍手叫好! 在剧中既有我们熟知的人物, 又运用了很多很有创意的表演方式, 演员们诙谐、 幽默的表演手法, 集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军民紧密配合, 共同抗击日寇的英勇斗争场面, 让沙家浜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当年,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火种播撒在这块被芦苇环抱, 水网交织的穷乡僻壤, 点燃了人民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怒火, 求解放、 争自由的斗争从此延绵不绝。革命先烈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抛头颅, 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勇敢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热情满怀、 勤于学习、 勇于创新, 这才是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要求! 让我们少一点私情, 多一份忠诚; 少一点慵懒, 多一份追求; 少一点索取, 多一份奉献, 用自己的努力来共同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当我们向后来者递出手中的接力棒时, 回首往事, 我们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心、 无愧于人民的嘱托!在今后的人生路上, 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缅怀先烈, 才能得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温历史,才能更加努力地为祖国的明天去奋斗!这一天的参观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年沙家浜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 也领略了阳澄湖畔壮阔的芦苇荡风光! 这次红色之旅, 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 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 用先辈们的精神来激励我们刻苦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从而以优异的成绩更好地回报社会, 报效祖国!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d5a061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