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诗句——《捣衣诗》

2022-08-02 01: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捣衣诗》》,欢迎阅读!
捣衣,诗句,描写,秋天

描写秋天的诗句——《捣衣诗》

《捣衣诗》原文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捣衣诗》赏析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

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

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

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

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 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

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的情景。


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 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

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 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

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

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

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 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


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捣衣诗》作者介绍柳恽(465517)南朝齐梁间诗人。 字文畅。

河东解(今山运城)人。 父柳世隆,以功官至尚书令。

齐末,梁武帝萧衍起兵,柳恽往投帐下,得到任用。 后曾两度任吴兴太守,为政清静,受到吏民称赞。 柳恽多才艺,善诗。

其诗今存者不足20首,但不乏佳作。 名篇如写闺怨的《江南曲》等。

他的诗,虽然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但诗风清新流丽,情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有集12卷,今已佚。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ec6e3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