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的结构是什么

2023-04-14 07: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流感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欢迎阅读!
流感,病毒,结构,什么

流感病毒的结构是什么?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细长形,直径为80120nm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糖蛋白纤突,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所构成,均具有抗原性。血凝素促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故其抗体能中和病毒,免疫学上起主要作用;神经氨酸酶作用点在于细胞释放病毒,故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但能限制病毒释放,缩短感染过程。

流感病毒的核酸是8个片段的单股RNA,核蛋白质上有特异性,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将其区分为甲、乙、丙三型。抗核蛋白质的抗体对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除核蛋白质外,核心内还有三个多聚酶蛋白(P1P2P3,其性质不明。核心外有膜蛋白(M1M2)和脂质囊膜包围。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血凝素有H1H2H3,而神经氨酸酶仅有N1N2,有时只有一种抗原发生变异,有时两种抗原同时发生变异,例如19461957年的甲型流行株为(H1N119571968年的流行株为(H2N219687月香港发生的一次流感流行是由甲(H3N2)毒株引起,自1972年以来历次流感流行均由甲型(H3N2)所致,与以往的流行株相比,抗原特性仅有细微变化,但均属(H3N2)株。自1976年以来旧株(H1N1)又起,称为俄国株H1N1,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学生)引起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系由于两株不同毒株同时感染单个细胞,造成病毒基因重新组合,使血凝素或/与神经氨酸酶同时发生变化,导致新型的出现,称为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例如在人群中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与鸟型流感病毒基因重新组合;另一种称为抗原性漂流(antigenic drift,由于在免疫系统压力下流感病素通过变异与选择而成的流行株,主要的改变在血凝素上氨基酸的替代,1968年以来的HN各流行株都是如此。

Webster RG1993年报导:根据8株甲型流感病毒R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种素分析,人类宿主的甲型流感病毒来自鸟类流感病毒基因库。作者对意大利猪群中循环的经典H1N1株、鸟型H1N1株和人类株进行种系分析发现基因重组是在欧洲猪群中鸟类与人类病毒间进行。作者认为欧洲猪可能作为人类与鸟类宿主的流感病毒基因重新组合的混合场所,因此提出下一次世界大流行可能从欧洲开始。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多,病毒株命名复杂,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其命名顺序如下: 型别、宿主名称(如为人则可不写)、地区、编号、分离病毒年份,括弧中注明抗原成分,例如甲/香港/1/68H2N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1700a5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