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与诗

2022-04-06 05: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清明与诗》,欢迎阅读!
清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寒食、清明与诗

作者:方盛良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04

季节更替,周而复始,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或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时,节气由春分转为清明。《淮南子·天文训》载有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里的清明即清明节,为清明节气的第一天。《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此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惠风和畅,杂花生树,莺飞草长,春意盎然,故有诗云:一年好景在清明。人们踏青扫墓,折柳插门,沉浸在节日气氛里。清明节之所以由一般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演化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密不可分。《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历尽艰辛,帮助流亡太子重耳,返国为君,功成之后,隐绵山不仕,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为官,于清明前夕下令焚山,子推抱树焚死,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之句,晋文公读罢遗诗,痛悔至极,便封绵山为介山,规定每年从子推烧死之日起禁火三天,所食不温,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三日就成了寒食节。因寒食节最后一天大都与清明之日合,寒食活动如踏青扫墓、插柳斗鸡等活动也就自然成为清明日之内容。这样寒食与清明两个不同的节日便连为一体了,所以《燕京岁时记》说: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二节连体,丰富了节日活动内容,使寒食、清明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中秋而与端午、重阳相辉映的重要节日了,而其活动内容也逐渐步入了诗歌的殿堂。

诗歌史上,较早写寒食的是初唐沈佺期与宋之问,沈佺期《寒食诗》(《艺文类聚》引为李崇嗣)说: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写灭焰藏烟的寒食佳节,异乡作客的不平静心情,是较早的咏寒食之作,他还有《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篇抒怀归之情。宋之问写有三首寒食诗,皆抒发佳节思乡念亲之情。如《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说: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由寒食节折柳插门之俗引发故园之恋,也是较早的寒食名作。沈宋之后,随着人们对寒食、清明佳节的重视,诗中寒食之作也多了起来。如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卢纶有《寒食》《舟中寒食》,王建有《寒食行》,张籍有《寒食看花》《寒食后》《寒食忆归》等,中晚唐时寒食诗作既多且好,如韩翃有《寒食》、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元稹有《寒食夜》等等。宋代游乐文化兴盛,寒食诗也相应发达起来,张耒有《寒食日作二首》、杨徽之有《寒食寄郑起侍郎》、陈与义有《寒食》等等,不可胜数。寒食诗除记咏节日活动外,更多的是抒发异地思乡之情。从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到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从宋代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到元代耶律楚材的《庚辰西域清明》,莫不如此。也有借寒食述苦寒境遇者,如杜甫、孟云卿等都有佳作。而黄庭坚的《清明》诗更借介子推之贤讥讽人格卑劣之属,曰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算是别具匠心了。清代李渔的《清明前一日》和洪昇的《寒食》诗则极尽故国山河破碎、战争血雨腥风之惨烈,痛发悼先人、哀民生之悲怆。寒食、清明的内涵,因传统的承扬、当下处境的变更和士子的寄兴感发而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1f3bf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