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

2022-04-15 14: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欢迎阅读!
苏联,革命,异同,中国,社会主义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异同

新中国前夕,国家领导人就已经在研究中国将来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抗战胜利的我们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今后的要走的道路就更加至关重要。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我们抬起了头,挺起了胸,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二战以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空前鼎盛深入人心,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其中也包括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解放以前,我国借鉴苏联模式,从实践发展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虽然很好,但是有很多不适合我们的地方。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形成于苏联模式不同的制度,我们将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苏联模式进行分析对比,来体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苏联的社会主义初期实行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苏联必然会走向一个极端,使每一任国家领导人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经济政治改革,都没有挽救回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其原因是多面。第一,列宁时期,苏俄退出世界大战,放弃战时共产,实行新经济政策,但是,经济上改对了,政治上却是失败,高度的共产主义蓝图使苏联与欧洲“左翼”分道扬镳,而且长期无法解决的民族内部问题只能通过暴力解决,注定苏联的集权道路会被瓦解。第二,采取高度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一的模式,极大地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和发展,忽视客观规律,极权与个人崇拜虽然令苏俄走过了二战,但令共产主义与世界主流越走越远。 第三,后苏联时期,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流弊,全面否定斯大林,社会秩序虽然一定程度地稳定了,然而面临苏联的道路问题与权力流向问题日益严重。第四,军备竞赛,政治夺权都导致苏联人心日失。长期流弊日积月累,苏联自由化呼声高涨。第五,末代总统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开了极权却最终导致苏联的灭亡。这些挫折都注定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苏联一起走到尽头。

其次,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我国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几千年以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已被消灭,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被组织起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就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

所以,中俄两国根据不同国情进行改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中,苏共不承认现阶段为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进而也就不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他们试图直接由封建社会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而跨过资本主义阶段。带来的后果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不适应。 现阶段就世界范围来讲,仍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而中共承认,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中国化,在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即保持国家基本制度和人民基本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当下国情,有条件、有限度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以适应生产力水平,进而完成由封建社会阶段向资本主义阶段,再由资本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中国经历十年经济倒退后实行改革。但两者也有共同点,即都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改革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在一段时间内

;.


..

都有成效。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对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所以改革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实现现代化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26214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