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什么是媒介

2022-04-01 18: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什么是媒介》,欢迎阅读!
媒介,传播,什么

媒介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原因之我见 以微博和博客为例

曾几何时大家见面的问候语是你有博客吗,在0809年时博客火热,而现在博客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微博,新浪、腾讯、搜狐纷纷推出了微博功能,现在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是:有微博吗,互粉互粉。比较博客和微博的功能可以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若你在博客上发表的字数少一点就是微博,并且博客没有字数的限制,功能还更多一些;在微博上好像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既是传者也是受者,但实际上微博被少数的意见领袖左右,微博上的人们可以分为意见领袖和观众,可以比较一下,以前在博客上充当意见领袖的也是这些人,其他人仍是观众,所表达的意见其实也没有很大的不同。那为什么博客的的方式逐渐被人抛弃,而微博这种新媒介风生水起,个人认为是源于人们对于物欲、利益的追求。

首先从形式上看,源于人天然的喜新厌旧的心态,这我赞同日本学者的“充欲主义”人们并不是看重这一种新媒介的实用而是对于潮流的欲望。人们热爱新的媒介形式就如人们追求时尚。

然后从实质上,微博虽说是一个广大的平台,但是每一个玩微博的人还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小世界,一个自己熟悉的世界,你选择关注的人,必定和你的世界观是很相似的人,对于自己不赞同的观点,人们是很难容忍的。就如在台湾,绿营的人从不买蓝营的报纸,他们也只看绿营的电台。首先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人才有存在感,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微博里的意见领袖多为中产阶层,既得利益者不屑于上微博,劳动人民没时间也不会玩微博。中产阶层放弃了博客这种冗长的说理形式,而选择微博这种更加情绪化就像呼口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容易很快的聚集情绪和力量,就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们舍弃了大的著作去选择小册子的宣传形式。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批中产阶级成长起来了,他们现在成了社会的中间力量,但是他们的财富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政治上也没有话语权,于是微博变成了它们表达自己诉求呼吁改革的平台。中产阶级很快在微博上靠拢,媒介在这里起的作用是使人们对于自己利益的觉醒,并扩大这一阶层。其实现存报纸、电台等的各种媒介是很好的利益表达形式,但这些大众传媒的权利被国家垄断,所以他们只能自己创造一种新的媒介。

在博客最初出现的时候,人们认为博客会大大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实际上它却走上了没落,现在网络上出现了相似的声音,即微博将会使中国大大改观,这实际上是“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新的媒介的出现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民主、自由和和平的理想国,在传媒高度发达的德日还出现了法西斯专政和暴政,德国即使在法西斯最盛行的时期,其电台报纸仍是私营的,可见新媒介的出现不是社会的进步、道德的进步要求,而是不同的利益团体出现,需要一个新的平台。当一时间兴起很多新的媒介形式说明这时期的社会利益冲突激烈,就如在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种小报、宣传册、小册子盛行。当利益实现后,社会利益基本平衡,各方面都有表达利益的渠道,媒介的使命完成很快就会退出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5972fe19e8b8f67c1cb9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