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4-23 04:0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六首,其三,李白,练习,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以示表彰。霍嫖姚:即霍去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5分)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军队兵强马壮,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 13.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2.C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1.5)

13.①侧面描写(衬托、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动作、细节细节: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骁勇);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即突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答对两点即可,其中每点手法1分,形象1分,两点均能结合诗句分析得1)

附(一)诗歌参考鉴赏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69124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