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2-09-06 20: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欢迎阅读!
罗庄区,临沂市,期期,中试,山东省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 A.当地居民的喜好 C.政府的鼓励措施

B.当地的自然条件 D.外来作物的影响

C D

甲骨文的发现 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1. 东汉中期以后,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2. 这部著作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 “它”是

A. 《春秋》 B. 《论语》 C. 《汉书》 D. 史记》 13. 右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D. 郡县制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 源于自然灾害 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阻碍民族的交融 D. 北方长期的战乱

1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

图所示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A. 蜀、西晋 B. 东汉、南宋 C. 东汉、西晋 D. 蜀、西夏

15. 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

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 轻赋省刑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广开言路 D. 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

16.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

A. 宦官和朋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B. 与地方的矛盾

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 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4.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 D.国家正式形成

5. 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6. 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行了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7. 在古城西安,有一处“进士题名塔”,上面记载了很多进士的名字。这一史迹与以下哪一历史制度有关 A. 九品中正制 B. 科举制 C. “推恩令” D. 分封制

8.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 A. 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 B. 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 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 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9. 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秦汉之间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 A.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 C. 掌权大将夺权逼宫禅让



B. 地方势力坐大替代 D. 社会底层农民起义

17. 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这种制度设计是

A. 三省六部制 B. 节度使制度 C. 科举制

D. 贵族制

18.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

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 增加了税目,加重农民的负担 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 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 19.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发行的药典是

A. 《唐本草 B. 《神农本草经》 C. 《黄帝内经》 D. 《千金方》

20.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1 / 3

10.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A B

北京人的发现 丝绸之路的开辟

历史解释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A. 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C. 道教有了新发展





B. 佛教思想盛行 D. 佛教取代儒学的地位

30. 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其中第31分,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10分)

31.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重大意义。4分)

32.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这是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出现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集权统一国家形成的重大意义。4分)

33.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2 / 3

小题10分,第3210

21.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 北宋建立

1005 渊之盟

1038 西夏建立

1044 和议

1125 金灭辽

1127 金灭北宋

1140

1141

南宋与金签订和大捷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2. 下列属于元代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23.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24. 下列文学作品中,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

它是

A. 千古吟咏的唐诗 B. 意境悠扬的宋词 C.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D. 风靡全国的昆曲 25.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26. 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派鉴真东渡 B. 派郑成功驱逐荷夷 C. 派张骞通西域 D. 派郑和出使西洋

27.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朝代 明朝 清朝 清朝

人物

事件

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B.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28. 明代内阁和清代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D. 统领,处理各种务

29. 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 加强了对事业的管理 C.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 团结了广大人士 D. 提高达赖班禅的地位




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

2)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4分)

33.(10分) 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或

材料二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进出口货物品种多)(任意两点,4分) 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

2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

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经济发达;政府鼓励贸易,设机构管理;造船、航海技术提高、指南针应用等。(任意三个方面,6分)

——摘选自杨希义主编的《中华人文自然百科 历史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特点。

34.(10分)

(1)特点:处于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专业化市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生联系;自由雇工增

多。(任意3点,6分) (2) 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小说戏曲等创作进入新阶段。(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34.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市镇,亦称市集、虚、场,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17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

——摘编自林家豪《明代工商业城镇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明后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特点。(6)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4)

高一质量调研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2022.11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BACCA,BBCDB; 11.CDDAB,BACAB; 21.DDCCB,DAAC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其中第31小题10分,第3210分,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10分) 31.(10分)

1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私学的兴起;士人阶层的崛起等。(答出3点即可,6分)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4分)

32.(10

1)治理黄河水患灾害的需要;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侵扰。(意思相近即可)6分)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6d3282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