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玉米引起的回忆

2022-07-29 19: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根玉米引起的回忆》,欢迎阅读!
一根,玉米,引起,回忆

与朋友闲聊,拿出一根嫩玉米来剥。 她问:“剥了干什么?”“剥下玉米粒和米一起煮稀饭!“剥得手指不疼吗?”“这算什么?想当初„„”话匣子一打开,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关于玉米的回忆如一幅幅画卷,缓缓展开。 想当初,呵呵,我还小着呢。瘦瘦小小一黄毛丫头就跟在大人后面到地里掰玉米。太阳很烈,玉米杆很高,穿梭在玉米地里,跟呆在蒸笼里没什么两样,何况,稍微长得高一点儿的玉米,我就够不着。所以,大多数时间,我都撤退到田坎,爬到绿叶成荫的桐树上,一边享受大自然的凉风,一边啃妈妈砍下的玉米杆。别奇怪,当时,我们就是把玉米杆当甘蔗来啃的。虽然甜度和水份都稍微逊色,但在上烤下蒸的田野里,那已经是相当安逸了!

掰好玉米运回家,姐妹们便扑腾到小河里消暑去了。等游得尽兴,回到家里,巳是饥肠辘辘,于是齐刷刷扑向餐桌。妈妈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若时间紧,妈妈会在玉米堆里挑出嫩的,给我们蒸玉米烤玉米炒玉米粒或者熬一锅玉米稀饭;倘若时间充裕,妈妈会耐心地将剥下的玉米粒儿,用石磨细细地磨成浆,放置一会,等它自然发酵,有点儿酸味儿后煮成糊煎成饼或者包各种口味的粑粑。一盘盘美食摆在桌上,金灿灿,香喷喷,令人馋涎欲滴。 吃饱喝足了,也该干活了。于是,娘儿几个,围坐在老玉米堆前,剥玉米衣。剥好了,再用滑轮将玉米棒子拉到晒台上摊晒。晒干了,这个夏天最艰苦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四面环山,小河潺潺,乡村的夏夜是凉爽的。皓月当空,星光闪闪。凉风习习,萤火虫点点。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草香,还有淡淡的艾叶燃烧的香味,那是人们用来驱赶蚊虫的。晒台上干玉米棒子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吃过晚饭,沐浴过后,一家人登上晒台,围着一个大箩筐坐定,开始分工合作。妈妈用铁锥在玉米棒上杀出一条条通道,我们就顺着那些杀好的道开始剥。随着“淅淅沥沥哗哗啦啦”地响,箩筐里的玉米粒越来越多,一筐满了,两人抬着倒到空地,再继续剥。手上剥着,嘴里也不闲着,唱唱歌、讲讲故事、猜猜谜,虽然辛苦,却也惬意。有时候,公社的高音喇叭也来凑趣儿,常常是喇叭里在唱,村民们在和。尤其是《龙舟调》那句“妹娃儿要过活,哪个来背我嘛?”一唱起,全村老少都会答:“还不是我来背你嘛!”然后,是一阵哄笑。剥得多了倦了,小手磨出了血泡,伸手向妈妈撒娇,然后理直气壮地爬上一边的凉板床,在星星月亮的窥视下,酣然入睡。梦醒之际还有“淅淅沥沥哗哗啦啦”地声响,那是妈妈在孤军奋战呢!

玉米粒晒干了,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去爆玉米花,和上山芋糖稀和炒过的芝麻,捏成拳头大小的团,俗称“包谷坨”,是村民招待客人的上好点心,也是我的最爱。干玉米磨成面,一样可以煮糊糊煎饼子做粑粑,那是另一种风味。村民最常吃的却是“蓑衣饭” “蓑衣饭”名字很形象。它是把米先煮到八成熟,再把米汤滤干,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生玉米面跟米粒拌均匀,最后,放到木甄里蒸熟。这样一来,饭里既有玉米的香甜,又有大米的松软,一粒粒大米上裹着玉米粉,就象给米粒披上了金色的蓑衣,好吃又好看! “哇,你们那里人真会吃,一个玉米,就能弄出这么多的花样!”朋友感慨地说。我呢,自然有些沾沾自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7223b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