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

2022-09-04 06: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欢迎阅读!
思辨性,古诗文,高中,进行,教学

高中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把思辨性阅读与表作为18个任务群之一,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去进行真正的思辨性阅读呢?高中古诗文教学在赏读经典的同时也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关键词:古诗文 思辨性阅读 学生 一、什么是思辩性阅读

著名专家余党绪先生对思辨性阅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阅读的目的与诉求不同,方式与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思辨性阅读则不同,阅读的准确性、明晰性与合理性,则成了判断阅读效果的首要标准。思辨性阅读在承认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同时,更要追求最哈姆雷特的理解。这就要求读者的思维始终处在思辨的理性状态,自觉地分析与论证,审慎地权衡与判断。 二、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思辨能力是思辨性阅读的主要来源,而思辨性阅读则是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最高要求。思辨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准确提炼出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掌握透过作者语言看到文章背后的潜在意思和隐藏情感。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通过鼓励学生思辨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学生的思维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不断展现自己的思想。

在大力提倡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思辨性阅读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不断展现自己的思维,促进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审美鉴赏层面,进而实现个性的解读与创造。 三、传统诗歌教学与思辨性阅读的矛盾

传统诗歌教学注重对一词一句的解读、分析,进而到诗歌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诗人情感的解读,基本上受高考题型的影响,按照高考要求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传授,对高考答题模式进行总结,甚至形成了每种题型的答题模板,指导学生123……地去套模式答题。所以,有人说考的是套路,教的也自然成了套路,因为只有按照套路,在考试当中才能得到高分。这些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应该不能算是诗歌的思辨性教学。思辨性教学应该是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是针对其人其诗所形成的认知,思辨性问题主要是由学生在阅读思辨中发现并提出并在问题反思中解决的。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辨。教师始终不能忘记的是,讲台不是教师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课堂不是堂,而是学堂。而教师把时间给学生,学生却不能提出有效的思辨问题该怎么办?如果进行思辨性教学那么学生的答题跟高考的所谓参考答案是否矛盾?

四、古诗文教学从何进行思辨

古诗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我们同样应该有的是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仅仅就是为了仰视经典。所以要进行思辨性的阅读教学,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古诗都必须要采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教学,值得思辨的,我们应该提倡思辨。思辨什么?就像教


学内容需要确定一样,思辨的内容也需确定。此处的确定,恐怕更多的是偏义在字上。确者,准确也,唯有准确地定位内容,思辨才有意义。 1.可以从古诗中对某一人物的评价进行思辨。

以对项羽这个人物的评价为例,在高中选修课本《项羽之死》中,对这个历史人物该如何去评价?结合古人咏项羽的三首诗,一是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是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三是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那么项羽是英雄?是失败者?再有必修课本当中的《鸿门宴》对项羽的形象也与刘邦进行了对比式的描写。这些文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把一个具有多种性格的项羽展示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在分析这一形象时不能把他看成是单一性格的人,应该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从而明确人物的多种性格,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去辩证地看待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焦仲卿眼中的好妻子,具有貌美、贤惠的特点,而在婆婆眼中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儿媳妇。那么婆婆对刘兰芝的评价是否一点道理都没有呢?在不同的人眼中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应该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物,或者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去评价一个人,我们如果把刘兰芝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去评价那么她是一个标准的好媳妇吗?

2.可以从诗歌当中对情感的把握进行思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他豁达的情怀吗?在豁达的情怀之下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苏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事权贵真的是李白的真实想法吗?在这句诗中饱含着诗人怎样痛苦的内心情感?

3.可以在炼字类的诗句中进行思辨。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对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行了具体的分析,我觉得非常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推敲字就是在推敲情感,不在于哪个字用得好不好,而在于哪一种意境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在《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那么针对语言表达方面,当我们在赏析古诗词时就应该用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去推敲古诗词在用字方面的妙处,进而去欣赏诗人描绘出的神奇的意境或者诗人借以传达的丰富的情感。在思辨的基础上去提升我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以上是以古诗例子说明可思辨的方向,除了以上的方向之外我们也还应该融入时代的特征,实现文本与现代的对话,挖掘更多可思辨并值得思辨的内容。 五、如何培养思辨能力

1.紧扣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古诗思辨性阅读首先应基于文本,基本解读是必要的,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深入自主阅读。同时还应该抓住古诗文这种文体的特质,把握好诗人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确定值得思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2. 激发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思考由浅入深,由单一向多面进行思维的不断展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有兴趣的思考,找到文本的疑点与矛盾,奠定思辨的基础,进而提高思辨的能力。 3. 读与写结合,用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当中不仅要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还要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尤其要发展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发展辩证思维,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思辨之后,其实就完成了他鉴赏审美的过程。但光有鉴赏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在鉴赏的基础上实现创造。例如,在学习《六国论》之后,学生在感受整篇文章严密的论证结构之后,在今后的说理和议论文写作当中应该明确知道如何去提出观点,如何去用正反对比和假设的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最终使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思辨性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能促使教师从更深层次地思考文本,并从这样的思辨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与水平,真正进入到卓越的教育理想境界。思辨性阅读模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实现高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促使师生从不同经典作品中解读出新的内涵。教师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展开深层次思考分析,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自主思辨的能力,进而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

参考文献

[1] 陈兴才 《思辨性阅读,以什么为思辨的对象?》.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05期。

[2]余党绪 《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报》,201807029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7c6dd6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