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2022-10-01 13:0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浒传》,欢迎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一、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比较)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两类小说的共同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两者的相异点:(来源,对象,手法) 1 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2 前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3 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历史。

二、成书

1、北宋末年:题材来源

2、南宋:民间传说,规模壮大、性质正义 1)南宋的民心渴望英雄的出现。

2文学中相应传达了从军抗战的声音。 3)宋江故事进入民间口头传说的系统。 3、宋末元初、元代:话本戏曲 1)从民间进入士大夫阶层

2)形成《水浒传》故事的雏形 《大宋宣和遗事》

3)水浒故事成为元杂剧重要题材:角色有限、故事系统性不强 4、小说成型

1)作者不仅选择和保留了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而且对民间故事作了加工、提高,使英雄人物更加光彩夺目。

2)作者把分散、零星的水浒故事改写成《水浒传》这部巨著时,在材料的选择、安排上表现了对封建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三、作者

1、罗贯中撰2、施耐庵撰,罗贯中整理3、施耐庵撰

第二节 一曲“忠义”的悲歌(主题) 1、小说的命名 《忠义水浒传》 2、思想主旨 1)忠义说 2)诲盗说 3)农民起义说 4)市民说 5)忠奸斗争说

①乱自上作 ②奸逼民反

③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④接受招安和悲剧结局


第三节 艺术表现(结构,语言,手法,人物) 1、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2、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①白描手法的娴熟运用。

②人物对话在叙事中的作用增强,可用于塑造人物性格 、推进情节、烘托场面。 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①作者在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但又将超凡的人物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

②在用浓墨重彩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

③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4、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①人物来自社会广泛阶层。

②多层次刻画人物性格。同中求异 对比组合

③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及发展变化。

第四节 重点人物分析(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 一、宋江形象的政治文化内涵与艺术张力 1“替天行道”和“忠义”是作者赋予宋江的文化观念,这不仅掩饰着宋江的个人功利目的,也是导致包括宋江在内的所有英雄悲剧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封建政治游戏规则的扼杀力量。

2、宋江形象呈现出表面与内在的矛盾、行为与目的的悖谬、信义与权术的结合、才略与凡庸的交融,具有特别的艺术张力。

二、鲁智深形象与作者的人格理想

1、作者一反落草造反即为贼寇的传统观念,热情赞颂起义英雄嫉恶如仇、扶弱救困的侠义精神。 2鲁智深身上寄寓了一种抛开儒家文化观念束缚后的光明磊落、充满生命激情的人格理想。这是以李贽“童心说”为代表的文化观念的产物,也表明作者对文人虚伪与无能的批判。 1)鲁智深有武人的粗豪,也有诗人的雅致,体现他的自然本性与大自然的融合。 2“赤条条”可谓“赤子之心”的象征,写出了鲁智林的光明磊落与天真烂漫。

三、从林冲形象看奸逼民反的主题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 1、林冲故事是奸逼民反主题的典型,“逼上梁山”这个概念就是从林冲的遭遇中提炼出来。 2、小说展现了林冲从妥协退让到走上反抗之路的过程,这也是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代表着性格的艰难转变。从小说史意义说,使《三国志演义》为代表的类型化性格发展转向了个性化性格。

四、从武松形象看《水浒传》的审美倾向:夸张血腥,张扬勇力,歌颂男子汉大丈夫的阳刚之美

1、武松在英勇之余也有胆怯与邪思的一面,展现了传奇英雄的凡俗形象,丰富了小说的性格美学。

2、武松杀人复仇的行为张扬了勇力,典型表现了《水浒传》推崇的阳刚之美及在复仇与杀虐主题中寻求的审美快感。


第五节 《水浒传》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 二、文学地位 三、英雄传奇系列 四、在国外

宋江起义的特点: 1)队伍精悍善战 2)采用游击战术

3)时间短暂、迅速被擒 4)缺乏口号旗帜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

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者是也。幼年曾为郓州郓城县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被告到官,脊杖六十,迭配江州牢城。 1《宣和遗事》里,宋江是因为阎婆惜与吴伟通奸而杀了她,水浒戏里宋江“因带酒杀了娼妓阎婆惜”;而《水浒传》把宋江杀惜与私放晁盖联系在一起,把争风吃醋的桃色事件变成了具有严肃政治斗争内容的故事。

2)人物形象丰满真实,详尽写出宋江对阎婆惜由不杀到杀的思想发展过程,符合生活逻辑,此外也表现了阎婆惜的狠毒、得寸进尺,阎婆的狡猾、善于处事。

3)采用白描手法,细致刻画了英雄日常生活场景,还原了英雄的世俗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8319f810661ed9ac51f3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