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

2022-12-08 01: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书堂,答案,阅读

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今安徽石台人。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 。本诗中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是整首诗歌中唯一写景的句子,请对它进行赏析。

12分律诗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24分联想、想象。窗外翠竹的影子投射于书案。暗暗竹影在书案上摇来摇去,很像是在运笔书写,似乎在和诗人比试书法。淙淙泉声和霍霍的磨墨声和谐共鸣。砚池中像是翻动着野泉的声浪,令墨香雅趣更浓。眼前摇竹影,耳畔响泉声,如此场景,透露出诗人读书时的乐趣。

手法,1分。分析,2;思想情感,1分。

《题弟侄书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纵观全诗,亲切自然,质朴无华。

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


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8c6870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