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大千在艺术上的革新精神

2022-12-21 10: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张大千在艺术上的革新精神》,欢迎阅读!
张大千,革新,精神,艺术



论张大千在艺术上的革新精神

关键词 张大千;艺术家;变革性;敦煌;泼墨泼彩;技法;中西融合

在当代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家。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赞誉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是指他出众的才华。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法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张大千自幼随母、秭、兄习画。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贡献都是非常丰富的,因而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赞扬的。



张大千向以传统绘画功底全面深厚著称。但是从改革中国画的贡献这一角度来看,他应当列为大器晚成的艺术家。因为正是他在70岁所有创造的泼彩加泼墨作品,才标志他进入创造性的成熟期,使他的艺术产生了突破性转变,由传统派画家而成为融合西法的变革性画家,建立了纯属于自己的面貌,并对中国画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张大千对于艺术的强烈爱好,促使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临摹与写生。谢稚柳曾说张大千,对于明清四王以外的各个画派,他无所不能,也无不可以乱真,尔后又追宋元。在师古人的过程中,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堪称一大亮点。1941年至1943年间临摹敦煌壁画,不仅自身艺术理论与技法得到了质的超越,画艺也愈精,成為历史上第一个对敦煌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艺术家,并为敦煌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播作出巨大贡献。历来有独创精神、高明的画家,对待古人遗产都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仅把遗产当作创作上的借鉴,而且会把遗产推陈出新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除临摹外,张大千还多次赴名山大川写生,如峨眉、青城、华岳、黄山、泰岱、罗浮、雁荡、桂林及其楚粤各地等。天姿聪明,个性鲜明,传统功力和源自写生观察的新鲜感受,使得他在古典规范之内独树一帜。还精通书、诗词、篆刻、喜戏曲、音乐,周游世界各地。张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地区和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东南亚和日本、朝鲜、欧洲、北美、南美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撰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攒了取之不尽尧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这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大千以他广博的修养与见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多才多艺,使得他成为传古典规范的大家,也孕育着突破这一规范的可能性。尤其1956年,张大千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相传毕加索曾含蓄批评他缺乏自己的创造性风貌。此事尚未足信,但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张大千的一种尖锐看法。然而在当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正风靡欧美,大约六十岁的张大千也苦心探索与革新。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画家们创作激动不已的题材,尤其对于张大千来说,多年旅居海外,愈到晚年,思乡愈切。故而,张大千创作了近二十米的《长江万里图》长卷,来聊解乡愁,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该画为绢本重色,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呈现了他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他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在技法上,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豪迈而奔放,同时也标志着他新画风趋于成熟。此后十年,作品




均以泼墨画法为主要特色,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和高峰期。泼彩是张大千的独创,其方法是,先勾勒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或裱画于板上,再泼墨泼彩。传统泼墨画法虽也有真 的,然而却是笔饱墨酣、挥洒任情而已。张大千是真正的泼,其法近于现代西方画家根据机遇性原理施行的自动技法即用手牵动画纸、画板,令墨、彩蔓渖自流,以形成一种效果,继而凭感觉再注水或加浓色,最后收拾——以笔添补山脚、房舍、树木或人物。张大千以神光离合、乍阴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来解释画面的墨彩境界,认为他们特别符合传统规范与审美原则。实际上,他是将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表现、机遇性注入了传统水墨,以色与墨相溶相间的半抽象与写意性具象画法融为一体,是一种巧妙的中西融合。



对于张大千来说泼墨泼彩的画风不仅仅用于山水画中,还用于花鸟画中。其泼彩荷花,幽艳而朦胧,独具一种特殊的诗意和魅力。曾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而无论山水或者花鸟,大片的抽象墨彩不见笔痕与皴擦,书写性的运动与节律转换成流云般的运动与节律,和传统绘画大相径庭。但由于墨彩边缘略施笔勾勒物象,让其画面抽象复归为具象,呈现出了大面积抽象的具象表现。那设色与墨韵犹如青翠的山林,如碧的崖石或者晴岚、阴云、雾霭、月色等。呈现的效果有时好比刚直视过太阳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五彩斑斓、模糊混沌而转瞬即逝的视象,引发奇异的想象与幻化。似真欲幻、如梦又实,这是传统绘画不曾有过的境界。身居异域的张大千恪守着中国传统的礼仪和习俗,全身心浸透了传统文化教养,并以弘扬民族绘画为己任。大千19岁曾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深受国外工艺教育的熏陶。张大千的两位弟子胡利和王永年曾说他,不但不因西洋画的影响而丧失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洋画的长处加以融化、发展,创造出泼墨泼彩等完全具有中国神韵和民族气派的崭新的中国画。喻种烈博士说,张大千是结合中西艺术最成功的画家。张大千在《画说》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融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这定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同非常勤奋的用功,才能有此成就。这段自写,也表明了张大千巧妙无痕的吸取西画的精髓为中国画所用。从具有抽象性格的中国笔墨发展为半抽象的泼墨泼彩,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借鉴了抽象表现主义而又让人觉得未脱传统,除去他深厚的笔墨功底、民族文化修养之外,也考虑了传统观众所能达到的适应范畴。以现代的眼光观之,它依旧保留着古风与功力。谢稚柳说,这新的格体豪迈奔放的形体,苍茫浑雄的气度,已绝去了一切依傍,开中国画自来所未有的格局。这也代表了需要专家和鉴赏者的意见。他的成功给人以启示,即传统绘画和毕生从事传统绘画的艺术家,可以从西方现代艺术取得借鉴,可以使二者融为一炉而不显的非驴非马当然张大千的奇迹般的创格依靠了多方面的条件。除上述传统根底、见闻广博等外,还特别应注意他的气质个性因素。张大千性格豪爽,重情义,好交友,旷达敏捷,雅善说笑。据张大千朋友记述,他处世与创作有个共同特征,就是重情、倚情,因此有人说他似资情汪洋的诗人李白。1919年,二十岁的张大千从日本归国居上海,拜衡阳名士曾农髯为师,学习书法,曾因未婚妻谢舜华病逝等原因不幸亡故,痛而出家,大千二字即在松江禅定寺由师父所赐法号。但数月后,还俗故里,奉母命与曾夫人完婚。关于他的趣闻逸事,比同代任何画家都多。这个多才、多艺,多情,直率,有着传奇是经历的艺术家,创出奇雄幻立的泼墨泼彩体格,恰是偶然中的




必然,并非全凭苦功与学识所能及的。然而一些人不顾自己的个性、特长,只是机械模仿和套用泼彩画法,结果会适得其反,是不奇怪的。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各个时期的艺术都是不断的革新与创造中产生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推陈出新的过程,新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代替旧的,社会变了,生活也变了,艺术也一定随着时代的进化而推陈出新,成为更新的艺术张大千创出了一个模式,但是这个模式不是谁都可以套印的,也需要主体的种种条件。现在当我们重新系统研究张大千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成就的时候,更重要的并非这个模式,而是张大千永不停滞的创造力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及其他的全部艺术经历所提供的启示。



参考文献

《张大千》子蓝 上海美术出版社 1998.4

《张大千艺术随笔 李永翘 上海文艺2012

《张大千作品选》 张大千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1990.11

《张大千画诀要论》 张大千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bcb71a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