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过程设计 ——以青岛市南区、崂山区、黄岛区为例

2023-02-28 04: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过程设计 ——以青岛市南区、崂山区、黄岛区为例》,欢迎阅读!
黄岛区,崂山区,中地,市南区,青岛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过程设计 ——以青岛市南区、崂山区、黄

岛区为例

摘要:研学旅行是目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参与研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不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青岛为例,对该市典型的地学类旅游资源进行梳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设计了两条研学线路,并展开实施过程方案设计。 关键字:研学旅行 青岛 过程设计

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和人文属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的特征[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创新培育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在真实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2],这与研学旅行的理念非常契合。学生通过参与研学旅行,在自然、社会中深化自身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是对静止学科知识的突破。本文以青岛为例,对该市市南区、崂山区和黄岛区典型的地学资源进行梳理并设计研学线路,初步探索地理研学旅行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青岛旅游总体概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海岸线广阔,海岛众多,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十分发达,是中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3]。此外青岛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该市拥有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景24,3A级景区74[4]。如今的青岛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旅游业繁荣,且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本文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分类标准[5],结合青岛市的典型旅游资源并与高中地理衔接,整理出此次研学旅行的相关地点,涵盖类型众多、研学价值颇高。 1 青岛地学旅游资源梳理

二、青岛研学旅行设计 (一)研学前期准备 1.预先制定研学目标

研学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并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地理实践力。青岛研学旅行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参与能够直观感受该地自然地理特征,体会其人文底蕴,能够走出课本、校园,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达到快乐学习、深度学习的目的。 2.合理确定研学时间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风日数多,结合该市海水温度的月变化,确定六月中旬为较合适的研学时间,此时海水温度适宜,且非酷暑时期,更适合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保障研学顺利结束。 3.精心收集研学资料

本次研学涉及青岛气候、地貌、植被、建筑、交通等方面,且时间较长,教师需提前收集关于青岛的地质地貌、近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建筑风格、城市地标、青岛港、宗教发展、地图等资料,制定研学手册并分发给学生。 4.科学规划研学线路

结合景点类型和距离等方面因素,制定以下两条研学路线:(1)栈桥——海军博


物馆——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总督府——基督教堂——天主教堂;(2前湾新港——五四广场——规划展览馆——太清宫——巨峰景区——崂山 (二)过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研学地点和该学段研学要求,线路设计包含时间(3天)、过程及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意图,以及培育的主要核心素养。 1.线路一:

1)栈桥、海军博物馆

结合课前资料和栈桥、博物馆介绍,了解中国海军、栈桥发展历程,记录感想。此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侧重于区域认知。 2)第一海水浴场

测量沙滩和海水温度;观察岸滩形态及颗粒物大小,结合资料分析其特点及成因。借此对比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实地观察,认识海岸堆积地貌。核心素养侧重于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八大关

通过教师讲解及资料,学生观察并参观八大关建筑,运用app识别植物,此过程需记录建筑和植被类型、特点;感受八大关的城市风貌和自然环境,从地理角度进行评价。该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参观体验、资料查阅、教师讲解,熟知八大关建筑风格、主要植被名称和类型,体会该区域和谐的人居环境。核心素养侧重于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

4)总督府、基督教堂、天主教堂

参观总督府、基督、天主教堂,观察建筑外形结构并进行访谈,分析西方宗教文化及建筑风格在我国本土的传播与发展。帮助学生辩证看待文化融合现象,学会鉴赏中外建筑,核心素养侧重于综合思维。 2.线路二: 1)前湾新港

地图查找前湾新港位置,结合资料与实际感知分析其建港条件;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记录相关内容,了解该港大宗货物运输情况、相关机械设备、环保措施和企业精神,能够达到从地理角度综合分析青岛港建港、发展的原因;认识该港的重要性,感受国家实力的增强,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侧重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五四广场

学生基于前期准备,分享五四广场的历史背景,解读广场和五月的风设计理念,教师补充。设计意图为:学生明确广场设计思想,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深入认识五四运动,培养爱国情怀。核心素养侧重于区域认知。 3)规划展览馆

利用展馆资料,了解青岛城市规划思想及现状,认识青岛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深化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侧重于人地协调。 4)太清宫

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道教的建筑风格和选址条件、崂山太清宫布局特点;识别并记录不同类型的植物。实现从人地协调角度欣赏道教建筑、感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认识植物景观特点的目的。核心素养侧重于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5)巨峰景区、崂山

教师讲解,学生聆听并记录。了解崂山形成过程、主要地貌,任务涉及按地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ca2ec2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