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静夜思》新解

2023-01-09 16: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未都——《静夜思》新解》,欢迎阅读!
新解,马未都

马未都:《静夜思》新解

2008-03-24 马未都 中华读书报 点击: 522



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看到 的所有解释,大致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地升起思乡之情。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广泛。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人的起居方式。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胡床。“胡”字打头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 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重新解释一下已有定论的历史。比如李白那首《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他的语境非常清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作清清楚楚,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我们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建筑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


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 杜甫有一首写景的诗,对李白这首诗做了一个诠释。杜甫的《树间》: 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说得非常清楚:我衣服上都沾上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室外。

李白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诗中以小女孩的口吻说:我小的时候,拿了一个马扎子坐在门口,折了一枝花,在门前玩耍。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我绕圈起腻。说得多清楚啊!

我们一般的书里,往往解释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解释不通了。小女孩坐在门口玩,“折花门前剧”,剧是戏剧,当玩耍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下一个镜头进了屋了,小男孩围着一大床转。好像很蒙太奇,很电影化。

这种解释根本不通。且不要说当时的床,是顶着墙放,根本不能绕圈转。就算可以转,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也不是李白的原意。

我们一提唐诗,就说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也有一首《咏兴》对李白所说的“床”也做了诠释。这首诗是长诗,写得有点儿像打油诗。我们就说开头几句,开头他说: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cc9bc08bd63186bcebbc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