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8]

2022-05-18 15:5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翁亭记[8]》,欢迎阅读!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 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古诗文导课:(略)

二、介绍醉翁亭:(略)

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重点放在朗诵上。

三、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重点放在朗诵上



1、读课文,正音。

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an 酿(niang 僧(seng 辄(zhe 霏(fei 暝(ming 朝(zhao)而往 伛偻(yu(lv) 洌(lie 蔌(su 射者中(zhong 弈(yi 觥筹(gong 翳(yi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3、疏通第一段大意。可先给学生译文,但不需细讲,只了解大概即可。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 1、醉翁亭周围的环境——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移步换景)

2、主题:寄情山水 排遣抑郁 六、课堂训练: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记文


下联:

七、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八、作业:背诵课文,预习下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d1c6fe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