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2022-09-12 09:18: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欢迎阅读!
二首,上册,古诗,语文,年级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主备人:周效艳 审校人:雷继 备课时间:2016122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目标定向: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

三、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均是文名卓著、讲求气节的民族英雄。其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夏完淳被清廷捕获,洪承畴想软化他,夏坚贞不从, 还把洪奚落一番,便从容就义,年仅十七岁。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2.诗歌朗读,注意节奏

四、个性展示

释义:

《雁门太守行》: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别云间》: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五、合作探究:

《雁门太守行》

1.全诗共描写了几个画面?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


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创造出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2. 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个“压”字,表现出一个怎样的场面?

比喻、拟人。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一个“压”字,把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 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从哪一句可以读出?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壮美;苍凉、悲壮。颔联。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4.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5.颔联“易水”化用了什么典故?是人引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个这个典故,既写出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别云间》

1.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2.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3.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4.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意为举起画有招摇星的灵旗的征伐,各民族都会臣顺。夏完淳自信身死之后,灵魂也会回来,在空中看到抗清者举起战旗继续斗争。 5.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六、整合提升

《雁门太守行》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此诗用浓墨重彩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

《别云间》这首诀别诗写得满纸血泪,一片丹心,风格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越,是一篇大义凛然的正气歌,诗中饱含的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几百年来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人心的力量。

七、检测反馈

1.试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成为名句的原因

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敌众我寡的危


急。赞美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2.“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3. “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4. “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5.背默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db2e92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