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歌《茉莉花》之美

2023-01-20 20:0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民歌《茉莉花》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茉莉花,浅析,民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民歌《茉莉花》之美

作者:田鹤瑶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2

【摘 要】《茉莉花》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明显中国风味的民间小调。通过这首在各地广为流传的小调恰好能够让我们通过对这一首小调的分析,去明了各地不同的性格、文化、语言、历史背景与同一条旋律碰撞时产生的化学效应。本文对最为流行的江苏民歌版本进行了着重分析。

【关键词】民间小调;《茉莉花》;中国风;吴歌;扬州;齐鲁燕赵支脉

中图分类号:J605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61-01 一、茉莉花之美

好一朵茉莉花……”当唱起这一首婉转悠扬的歌曲时,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江南茉莉图,甚至自己就身处在一大片一大片的茉莉花海之中:白色花瓣嫩黄色花蕊浅绿色叶子娇嫩芬芳的茉莉花晶蓝透亮的河水从拱形的灰色石板桥下缓缓流过,悬山式瓦顶的木头房子浮在水面上,粉墙黛瓦,墙上镶嵌的百叶扇探出小女孩子白嫩的脸,一只小船从远处划过来,船上飘来歌声,细听唱的正是茉莉花呀茉莉花……”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心中的茉莉花,而作为江南小调的它,只是诸多版本中的一种。同一个名字的茉莉花流传到各地却变成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形态,下文将从音乐三要素分析其原因。 二、用音乐三要素分析茉莉花之美

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先。歌谣是不会作诗的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颂,历几千年不废……”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无疑,茉莉花调就是这样一部好的歌谣。《茉莉花》是一首具有习俗功能的民间小调;作为我们的第二国歌在舞台上的演出增强了它的礼仪功能和交际功能。

据记载,鲜花调在明清时期广泛已流传开来,被改编为不同的版本,其中以江苏扬州的最为闻名。明清时期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是经济市场的主流,但资本主义的萌芽已在一些城市出现,尤其是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扬州这样的沿海城市在明清时期各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音乐活动与宋元时期的历史有着承因关系。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与民间艺术日益兴盛1924年泰戈尔来华,并与林徽因、徐志摩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城市音乐也日趋发展,如当时的首都扬州就是音乐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较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江南一带杭州、苏州、南京、扬州、苏州以及上海等地的曲艺艺术也非常普遍。明代中期起,随着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农村新的民歌也大量进入城市,随后又受到了城市艺人的加工和利用,渐渐有民歌,小曲歌词的刊本出现。记载着《鲜花调》的《小慧集》便是其中一本。

在闭关锁国的制度下,传教士笔下美丽富饶的中国让整个欧洲对东方有着无尽的遐想,尤其模仿着神秘的东方大国中国艺术和习俗。茉莉花在乾隆年间被英国人希特纳将其曲调带回英国。1924年,《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用于歌剧《图兰朵》之中,用于表现蒙古公主清冷、遥不可及的形象。茉莉花也使这部歌剧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风味。

戏曲方面,清中叶的扬州作为全国两大戏曲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北京),给当地的民歌也注入了新鲜血液,让《鲜花调》有了更为成熟的再生性艺术形式的模仿来源。而全国的戏曲作家云集于扬州,聚集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戏曲歌唱家,也给扬州民歌的发展带来了操作行为上的积极影响。扬州《茉莉花》还继承了颇受文学家推崇的始于南朝乐府的吴歌的因素,每一句歌词都压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如今,我们谈及《茉莉花》,脑海中仍然江苏为先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因为江苏是茉莉花的产地,著名的茉莉花城。江浙一带更适于茉莉花的生长,当地的茉莉花在全国最负有盛名。其洁白亦夺得清雅形象与如画的江南水乡柔美婉约,清雅细腻的风格能够完美融合,也当属正如江苏长洲诗人描述的一样: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 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 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三、结语

《茉莉花》是由鲜花调发源而来,学界有过《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究竟从何而来的争论,但显然在这部歌剧当中的茉莉花的旋律与江苏民歌中的《茉莉花》更为相近,且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与外界的交往更为密切,扬州的开放程度较高,艺术成就更大。由于篇幅问题不再就各地区一一展开论述。《茉莉花》放在《图兰朵》之中,歌剧便有了中国风味,说明了中国音韵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茉莉花》之中的的中国音韵之美能够与各地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相结合,又能听出地区间的不同,更恰恰说明了它将中国五声音阶运用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杨康民.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學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黄允箴.纵横民歌时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eb6fc6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