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诗歌

2022-09-28 13: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明体诗歌》,欢迎阅读!
永明体,诗歌

明体之名,始见于《南史·陆厥传》。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公元483494)。永

沈约、谢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创立了一种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诗体,即永明体。永明体的一

是强调诗歌的声律,沈约是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沈约把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的平、上、去、

诗的格律,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要求在诗歌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要互相间隔运用,

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著有《四声谱》。四声说以外,还提出了八病说,就是要求写诗

免音律上的八种毛病:平头、上尾、峰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这四声八病说

诗歌格律逐渐趋于细密,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为我国诗歌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发展准备

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

朓和王融三人。当时,围绕着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集团。当代凡稍有

曾为竟陵藩邸所网罗。其中最著名的,是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

竟陵八友。八友中的沈约和另一位同样与萧子良交密的周颙,是声韵学的专家,他们把考辨四声

文学创作中,创为四声八病之说;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也积极参与这种新诗体的创作,造成

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的转折。《南史·陆厥传》说: 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

周颙善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音韵悉异,二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大略地说,永明新体诗的声律要求,以五言诗的两句为一基本单位,一句之内,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对立。其余类推。另外又要求避免平头、上尾等八种声韵上的毛病,即八病之说。只是八病的规定过于苛细,当时人即不能完全遵守,后来定型的律诗也并不避忌所有八病除了四声八病的讲究,永明体还有一些写作上的习惯。如篇幅的长短,虽无明确规定,但通常在十句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形成律诗的八句为一首的定格。还有,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大都用对仗句,这也成为后来律诗的定式。


成就:永明体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技能在均衡状态下达到的第一次全面成熟:包括声律之平仄变化、抑扬相对所达到的均衡和谐;语义速度既不因深密而滞重,也不因浅俗而轻急,而以平易隽永臻至均衡;意象结构中,既不是“象”对于“意”之依附,也非“象”对于“意”之游,达到平衡、交融;结构经营亦不似以往之或疏或密,显得跳跃净利,疏密有度。以此而为唐诗的自由创造建立了充分的技艺的基础。 永明体初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与古诗相比,讲究韵律和对偶。得失:标志着中国是个一大进步,在世的格律和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及构思意境方面较古体诗工巧华美,严整精炼。但过分追求形式华美,加上声病限制,产生文贵形似,文化拘忌,伤其真美。但为当时诗歌注入新气息,树立新美学典范。其经验为唐诗繁荣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永明体”诗的特征如下: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也即“永明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暂时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因此,即使后人对“永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的。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即不乏优秀之作;更何况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出现,唐代的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辉煌。



总之,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经过许多诗人的不断探索,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当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未免产生文贵形似(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锺嵘《诗品序》)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验,也为后来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0be1ed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