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率

2022-04-24 07:2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居民消费率》,欢迎阅读!
消费率,居民

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近些年持续下降,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研究员在2011《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居民消费率大概是35%左右,处于世界偏低水平。

目前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目前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达到75%,高收入国家达到62%,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5%,全球平均为61.5%,中国大概是35%左右。

10年前,10元钱能买10斤大米,或4斤猪肉,两年前能买5斤大米,或1斤猪肉,现在10元只能买3个苹果,半斤猪肉,或几棵大葱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食品价格上7.5%。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8%。高物价下,人们的消费行为悄悄发生着变化,一是消费减少,二是消费下移。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消费档次低、价格低的替代品。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17.1%,增速比上年下降3.2%。除了网络购物和投资类金银珠宝商品销售高速增长外,汽车、家电、食品、服装、餐饮业等的增速均呈跌势。

如今社会反应如此敏感,说到底,还是老问题:人们总是觉得“没钱花、不敢花”,缺少花钱的底气。

这些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增长可谓不慢,但衣、食、住、行开销的增加,抵消了许多上班族的工资涨幅。在消费品价格高、房价“易涨难降”的今天,人们就会觉得收入增长难以赶上物价增长,生活中的“收入安全感”仍然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左右,远低于70%的世界均值。有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万元,折合美元2130元,不及美国同时期人均消费规模1.56万美元的1/7

居民消费率不高,消费信心不足,绕不开社会财富分配结构这个大格局。发达国家,劳动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我国职工的工资总额不足GDP总量的20%。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就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逐步得到提升,缩减资本收入尤其是政府开支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实现藏富于民。这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促进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净化消费环境,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消除消费障碍。面对物价波动,政府也要严格区分哪些是正常的市场波动,哪些是在投机炒作等因素刺激下的非理性暴涨。坚决把高房价等不符合市场规律价格打下去,严格限制油价等基础性能源涨价,使物价水平与收入增长同步协调。姓腰包鼓起来,消费预期稳下来,紧抓住钱袋子的手就会松开,扩大消费也就有了活水之源。

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率从上世纪末的1998年的59.6%持续下降至2008年的48.6%,而同期


投资率则由36.2%持续上升至43.5%与此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57.1%下降至2008年的45.7%。我国目前的消费率大大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在2002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在60%以下,2008年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48.6%,而同期投资率连年攀升,由2002年的37.9%上升至2008年的43.5%,而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投资率一般为20%30%,消费率一般为70%80%(如美、日、法、德、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等国均达到或接近80%)。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许多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模式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我国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下降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而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一般占最终消费的70%以上,消费率偏低必然表现为居民消费率偏低。近十年我国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由1998年的76%下降至2008年的72.7%而同期政府消费比重由24%上升至27.3%见图2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同期GDP的比重)般为60%左右。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267美元,但我国的居民消费率自1978年以来一直50%以下,并且逐年降低,2008年已降至35.3%,为历史最低水平。

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往往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商品供大于求和供求结构失衡。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观察,虽然近两年国家启动消费需求的一揽子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消费者心理预期趋好,缓解了消费品市场销售增幅下滑的部分压力,但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严重供过与求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产能过剩和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消费品市场全面过剩状况愈演愈烈。

建国以来居民消费经历的三次升级转型情况



时间跨度 代表商品 消费模式 消费级别 持续时间

第一次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

温饱型 百元级 30余年

第二次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 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千元级 10余年

第三次 21世纪初— 汽车、住房、旅游等

享受型 万元级,数十万元级

数十年

近十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

食品支出

城镇 农村

绝对

城镇

居住支出 农村 绝对

城镇

衣着支出 农村

绝对

用及服务性支出 城镇

农村

绝对


居民 居民 差距 居民 居民 差距 居民 居民 差距 居民 居民

1998 44.5 53.4 2000 39.4 49.1 2001 38.2 47.7 2002 37.7 46.2 2003 37.1 45.6 2004 37.7 47.2 2005 36.7 45.5 2006 35.8 43.0 2007 36.3 43.1 2008 37.9 43.7

19982008年投资率与消费率及其构成变化情况 单位:%

资本形成率 (投资率) 36.2 36.2 35.3 36.5 37.9 41.0 43.2 42.7 42.6 42.2 43.5

最终消费率 (消费率) 59.6 61.1 62.3 61.4 59.6 56.8 54.3 51.8 49.9 49.0 48.6

最终 消费 贡献率 57.1 74.7 65.1 50.0 43.6 35.3 38.7 38.2 38.7 40.6 45.7

在最终消费中: 居民 消费 76.0 75.3 74.5 73.6 73.3 73.4 73.3 72.8 72.8 72.7 72.7

政府 消费 24.0 24.7 25.5 26.4 26.7 26.6 26.7 27.2 27.2 27.3 27.3

8.9 9.7 9.5 8.5 8.5 9.5 8.8 7.2 6.8 5.8

9.4 9.8

15.1 14.8

5.7 5.0 4.2 4.5 6.0 5.2 4.6 4.3 6.2 8.0 8.3

11.1 10.5 10.0 10.0 9.8 9.8 9.6 10.1 10.4 10.4 10.4

6.2 5.8 5.7 5.7 5.7 5.7 5.5 5.8 5.9 6.0 5.8

1999 41.9 52.6 10.7

差距

-4.9 35.0 23.3 -11.7 -4.7 41.1 24.7 -16.4 -4.3 35.8 26.5 -4.3 36.8 27.3 -4.1 39.1 30.7 -4.1 39.2 30.2 -4.3 39.6 32.2 -4.5 39.8 32.3 -4.4 39.9 30.8 -4.6 39.9 30.9

-9.3 -9.5 -8.4 -9.0 -7.4 -7.5 -9.1 -9.0

11.3 15.5 11.5 16.0 10.4 16.4 10.7 15.9 10.2 14.8 10.2 14.5 10.4 16.6 9.8

17.8

10.2 18.5

-4.1 39.0 28.6 -10.4

在居民消费中: 农村 36.9 34.8 33.0 32.1 31.0 28.7 27.5 27.0 26.2 25.5 25.1

城镇 63.1 65.2 67.0 67.9 69.0 71.3 72.5 73.0 73.8 74.5 74.9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4858671eb91a37f1115c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