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金融--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431经济学考研真题总结

2023-03-18 01: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财金融--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431经济学考研真题总结》,欢迎阅读!
中财,真题,经济学,考研,中央



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中财金融--中央财经大学2015431经济学考研真题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1.简述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理论及其运用。

答:(1)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债券的到期收益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该结构可通过利率期限结构图中的曲线即收益率曲线来表示;也就是说收益率曲线表示的就是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时点上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利率风险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两种,即资金缺口和利率敏感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根据最新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资金缺口为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差。利率敏感比率为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即: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2)这一理论的主要运用便是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变化的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的一种方法。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有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

2.简述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理论。

答:(1)交易成本创新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金融创新成因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由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基本命题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希克斯把交易成本和货币需求与金融创新联系起来考虑,得出了以下的逻辑关系:①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②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③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因此认为金融进化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2)交易成本的概念比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交易成本是买卖金融资产的直接费用(其中包括各方面转移资产所有权的成本,经纪人的佣金,借入和支出的非利率成本,即“机会成本”)另一种观点认为,交易成本应考虑以下因素,即投资风险、资产的预期净收益、投资者的收入和财产、货币替代品的供给。总之,他们认为持有货币是低收入经济个体以既定转换成本规避风险的方式。

(3)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微观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作为金融创新的惟一源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忽视了交易成本降低并非完全由科技进步引起,竞争也会使得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降低交易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总之,交易成本理论单纯地以交

1




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易成本下降来解释金融创新原因,把问题的内部属性看得未免过于简单了。但是,它仍不失为研究金融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3.简述政府在外汇市场进行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效果的差异?

答:政府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按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分为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用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发挥效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资产调整效应,即通过外汇市场及相关的交易来改变各种资产的数量及结构,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因此,对各种资产之间相互替代性的不同假定,会导致对干预效应的不同结论。

(1)运用货币模型进行的分析

①非冲销式干预的效应。假定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超过了一定幅度,政府决定进行非冲销式干预。这一干预是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币资产实现的,它造成了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根据货币模型的基本方程,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两国的货币供求之比,即: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货币供应量的降低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立刻下降及本币的升值。显然,非冲销式干预是有效的。

②如果政府采用的是冲销式干预,则其在上例中除在外汇市场出售外币资产外,还会同时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购买相等数量的本币债券,以维持原有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在货币模型中,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完全相互替代,它们被视为一个统一的市场,这一市场内部各资产比例的变化不能对汇率发挥影响。因此不考虑心理预期因素时,这一冲销式干预由于不能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不能影响到汇率的变动。所以在货币模型的分析中,冲销式干预是完全无效的。

(2)运用资产组合模型进行分析

在资产组合模型下,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之间不可完全替代,汇率是在相互联系的三个不同资产市场(即货币市场、本币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上共同决定的。在图1-1中,M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平衡,BB曲线代表本国债券市场的平衡,FF曲线代表外国债券市场的平衡。这三条曲线交点之处所对应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MM曲线左移,本国债券供给的增加会使BB曲线右移,外国债券供给的增加会使FF曲线左移。

1-1 资产组合模型下的汇率决定

为阻止本币的贬值,政府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国债券,这将带来外国债券供给的增加。在图中表现为FF曲线左移至 曲线与原有的BB曲线及MM曲线分别相交于C点和B点。显然,政府采用的干预方式的不同,会带来BB曲线与MM曲线的不同变动,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均衡汇率(1-2所示)

外国债券供给增加对汇率、利率的影响

①如果政府采用非冲销式干预,则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MM曲线右移,而本国债券供给不发生变动,BB曲线不变。显然 曲线与BB曲线的交点C就是新的经济均衡点。因为根据资产组合模型的条件,这两个市场处于平衡时,货币市场必然也处于平衡之中,即MM曲线右移直至经过C点,到达 位置。此时C点确定的汇率为e1(e1

1-3 非冲销式干预对汇率的影响

②如果政府采用冲销式干预,则本国货币供应量不变,而本国债券供给降低。显然MM曲线不发生变动,MM曲线与 曲线的交点B点就是新的经济平衡点,BB曲线左移直至经过B点为止。在B点上,由于e2e1,所以它不如前者对汇率的影响大(如图1-4所示)

1-4 冲销式干预对汇率的影响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5d1aa158fb770bf78a55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