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爱生

2022-07-28 17:3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敬业爱生》,欢迎阅读!
爱生,敬业

敬业·爱生告诉我

————教风感悟

学校的教风“敬业·爱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职责,也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所以,树立教师敬业爱生精神,需要有持久的恒心。

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应该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敬业,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的认真思考和奉献:

第一,我认为认真工作是敬业的基础,也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工作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经验,受到良好的磨练,以及个人职业品质的提高和品德修养的完善。认真工作的人会感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使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 第二,我认为敬业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随时准备奉献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力量。每个人都难免做错事、都会遇到挫折。当经历失败、遭遇挫折时,应该感谢事业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并为将来取得更大成绩做好准备。当得到同事帮助时,要学会感恩,学会说声谢谢。感恩不是虚假的奉承,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激。学会了感恩才能感悟敬业的真正意义。 第三,我认为敬业要宽容谦让。宽容谦让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单位是个大家庭,工作虽有分工,但更强调相互的配合协作。在工作生活中发生意见分岐、矛盾冲突时,我们要学会交流,善于沟通,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处理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谦让,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多替人别人想想。要学会欣赏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只有人人宽容谦让,组织才能和谐,事业才能发展,个人才能进步。

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以来,庆幸周围的同事都很乐于助人,我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感谢这一路给予我指点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

第四,我认为敬业要脚踏实地。我们面前的工作来之不易,职务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应该多一些责任,少一些空想,踏踏实实工作,诚诚恳恳做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与其整天空想,不如立即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敬业绝不是空谈。

第五,我认为敬业要务实进取。务实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成功必须靠务实努力来实现。成功的道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为才能有位。我们必须树立务实进取的意识,务实做事,务实做人。 所以,教师的爱岗敬业,最终必须落实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上。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使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


身洗刷不掉的影响。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爱,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师的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作为老师们应如何去爱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爱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去爱学生,这是做好教育工作、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要体贴关怀学生。如果教师能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那么老师的爱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能量。正因为有了老师的爱,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老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萌发希望,积极向上,获得前进的动力。;理解学生就是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此外,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学生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对家长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当然,体现对学生爱的方面还有很多,因为热爱学生这一师德素质要求本身就包含了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但关键是我们要把握真爱的实质,多一点的关心,多一份的理解,努力教书育人,以不辜负教风“敬业爱生”的所传达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8e3b67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