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的古诗文

2023-09-17 17:58: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孝亲敬老的古诗文》,欢迎阅读!
孝亲,古诗文,敬老

孝亲敬老的古诗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句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解释为: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诗人在此,以小草抽出的嫩芽,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孝敬之心,极言其小,微不足道。这里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恩又深怀愧疚的复杂感情。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此句出自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解释为:应该好好地回想你们还小时,高飞背弃母亲的那一刻。当时父母心中的思念之情,今天已经长大成人的你应该已经明白。作者借助梁上燕的生长情况来讽刺子女无情无义,拒绝反哺的社会现象,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出自与恭《思母》解释为: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了。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得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此句出自王冕的《墨萱图·其一》,解释为:慈母倚靠在门旁目送自己的孩子远离的背影,想到远行的游子在旅途中的辛苦,不禁潸然泪下。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此句出自唐朝韩愈《谁氏子》,解释为:头发斑白的老母亲挡在门口啼哭不止,扯断了衣袖也留不住远行的儿子。这是以批判迷信为主题的作品。作者面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以及这种风气所带来的后果自然是持批判态度且极其悲愤的,这种对亲人没有丝毫感情的儿子应该受到谴责。韩愈写此诗,实际上是对当时这种社会风气的讽刺。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此句出自唐代李白的《豫章行》,解释为:老母与儿子离别,十分悲痛,呼号不绝,她们远远相送儿子到野间,仍然不愿离去,因为他们都不知再次相见会在何时。这是诗人目睹吴地人民应募从军、赴战场的悲壮情景有感而作此诗,诗中对出征战士寄予同情和希望,鼓励他们不忘家中老母英勇作战。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出自清朝蒋士铨的《岁暮到家》解释为: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95037e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