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合肥二模语文作文材料与导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08-02 07:4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合肥二模语文作文材料与导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欢迎阅读!
材料,合肥,作文,语文,面的

2019年合肥二模语文作文材料及导写

太和一中李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4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三则材料中最难理解的就是材料一。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按一般思路理解多为对企业家批评,


指向他不能与时俱进。但是如果这样理解了,与下面两则材料如何衔接?

材料二主旨在胡适的答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意在突出哪怕是微小的学习进步,都能给人带来喜悦之情。

材料三,借用《学习进行时》一文中的一段文字,阐述学与习关系。

看来,综合三则材料必须围绕“学习”二字作功夫。故此,对材料一我们可以反向理解为学生们的学“知”精神。





学而时习 ,习以为“常”

太和一中李岩 提供

学生们向成功企业家求“区块链”“流量池”之“知”,胡适先生 “进一寸有一寸”的“知”之喜,《学习进行时》一文“学到的东西,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的谆谆告诫,无疑都是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是接触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到了知识,并且经常应用,那不是很愉快的吗?孔子的这句话,包含了对“知”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习,是反复实践。《尚书》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即认

识事情,获得知识是比较容易的,而真正实行其事就比较难了。强调的是“习”——实践。此言也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视践行


的民族。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学”和“习”是学习方法论的一体两面。

“学”与“习”中,又更为重要,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落实到生活之中。而所有的“学”,都要落实到学以致用。

读书获知在于应用。但需要警惕的是,目前一些人只满足于“学”的投入,却忽视“习”的产出。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就是一个获“知”的过程,但一定要思考为何而读,最后一定要落脚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这样的“学”才有意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是不可分作两事来做的。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脱离实际的“知”在我党近百年的历史上,是有着深刻教训的。

知行相资以互用。我们要克服重知轻行的做法,知行兼举,以知促行,正确处理好行和知关系,充分认识到知和行是不相离的,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善于把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朱熹说过“知之要未若行之实,更是强调了“习”之重要。

无论是胡适的感言,还是《学习进行时》一文对学与习关系论述,更遑论商学院的学生们希望那位成功企业家就“区块链”等理论进行阐述,都强调了学习。因此对待学习,我们要边学、边习;再学、再习,通过原原本本地“学”反反复复地“习”学而时习,并且“习”做成“常”态,习以为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9b2f2f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