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

2022-06-07 11:03: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恐龙》,欢迎阅读!
恐龙

恐龙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指导学生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引导学生搜集恐龙的资料,并结合文本,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结合图片和资料,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复述课文,并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背景资料】 恐龙的起源

恐龙是怎样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寻找和搜索。一种观点认为,恐龙及现今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肉食性的恐龙还是素食性的恐龙,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这种尾巴能在水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设计说明】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以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因恐龙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其种类、外形和习性等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研究推测而来,故作者在行文时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教学设计时,离不开直观形象的课件,但重点还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放学习其他种类的恐龙。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恐龙的一般知识,学习说明方法,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单了解

1. 大约两亿年以前,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一类数量巨大的爬行动物,它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恐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要交流自己已了解的恐龙知识。

设计意图:恐龙,学生十分感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为此,鼓励学生回家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伊始作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在乐学的状态下开始读课文。


二、读通全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方法提示: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课文或先读准生字再读通课文,或先读课文,遇到生字再读绿线中或田字格里的注音,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学习效果:

1)让学生自选自然段读课文,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正音。 2)按读音分类,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课件出示词语) “型、猛、锋”是后鼻音,“漫、剑”是前鼻音,“齿、沼”是翘舌音。 “匕”读bi,不要读成pi

3)重点指导书写生字:本文中左右结构的字有5个,“亿、漫、猛、谜”左窄右宽,“剑”左宽右窄。上下结构的字有4个,写时注意上紧下松。其中“畏”注意竖提的位置,下部左边不能多一撇。另外,“匕”字的一撇不能出头。

4)那么你们队哪些词语不理解呢?哪些已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其过程多机械单调。此设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或先读准生字再读通课文,或先读课文,遇到生字再读课后的注音,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既给予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又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三、整体感知,学习首段

1. 先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相试着用“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班上交流。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两亿年以前”体现了恐龙生话年代的久远;“大片大片的沼泽”“茂密的森林”体会到了当时的环境十分适合恐龙生存;“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体会到了恐龙的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有难度。为此,借助“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帮助学生尝试归纳,使学生拾阶而上。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完全让学生自己阅读体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巩固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交流课堂收获,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作业的设置,更是起到了巩固生字新词的作用。因为词语教学,仍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1. 听写词语。

2. 说说课文介绍了恐龙的哪些内容。

3.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十分久远,生活环境无比优越,它们数量庞大,足迹遍布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恐龙的王国。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注重了对词语掌握情况的检测,又重视了对文本整体的回顾。教师的导语,将学生一下子拉入了恐龙的世界。本堂课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分清种类,了解特点


(一)找出中心句,圈出恐龙种类。

自读课文,圈画词句: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亲戚?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恐龙亲戚。

1. 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谁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出示: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2. (自问自答)为什么说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呢?因为它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生活习性相同,但恐龙只是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分别是水中和空中的霸主,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3. (出示“鱼龙”图片)这就是“鱼龙”。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预设:课文将鱼龙和今天的海豚相比,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鱼龙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

4. (出示“翼龙”图片)这就是“翼龙”。为什么叫它翼龙?谁来读?这句话把翼龙比作什么?(学生交流,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知恐龙外形。 过渡: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和飞翔在空中的翼龙,它们属于恐龙的亲戚。课文第二自然段则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 1.它们分别是——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教学雷龙,学习方法。

师:这就是雷龙,书中是怎样写雷龙的,谁来读?(出示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失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1)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庞然大物)引导理解这个词语。 2)你从哪儿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引导讨论、交流:

①“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句话是拿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大象的重量一般是46吨,雷龙的体重可达30吨左右。

②“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话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雷鸣,所以叫——雷龙。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方法的运用,其好处是——能让表达更具体形象、准确生动。 3)指导朗读:读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4)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出来的,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3. 迁移学法,交流反馈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学习剩下的几种恐龙,看着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1)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 预设:

1:梁龙:很长。20多米”(列数字)“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打比方) 2:剑龙:威武。“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打比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b2ab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