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敏捷化的IPD产品开发管理

2023-02-11 20: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品开发】敏捷化的IPD产品开发管理》,欢迎阅读!
产品开发,敏捷,管理,IPD

敏捷化的IPD产品开发管理



IPD的传统开发模式是一种“瀑布”式的开发模式,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和生命周期六个阶段,整个流程中,设置有5个决策评审点、7个技术评审点,为了控制商业风险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风险,那是相当地谨慎。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流程机制,面对客户或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就显得如同不够敏捷。其前提是要求客户或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大量的变更。这种变化可能企业自身对需求一开始就没有抓准,或者连客户都没有想清楚。这种变更带来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瀑布式的传统开发流程带来的收益。因此,有必要对传统IPD进行改良,与其被动去接纳变更,不如积极去拥抱变化。

随着软件开发中敏捷思想的流行,IPD也逐步开始抛开繁重的评审和决策,逐步轻量化起来。承认客户需求不一定要一次性全部满足,而是逐步满足,明确一批需求就交付一批需求,通过迭代交付,最终实现客户全部需求的满足。而对于不确定的需求则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快速试错。

这种开发模式解决了开发团队为了一次性满足客户所有需求,求多求全,造成需求过载的问题。所谓需求过载也就是开发需求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了团队的交付能力,带来开发中缺陷数量多、系统设计变差、埋下长期隐患、缺陷修复时间长、团队疲劳等常见恶性循环状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首先要解决“过载”问题,简化需求,降低开发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拒绝需求,对客户的价值需求进行排序,按价值来交付刚刚好的产品,同时匹配团队的资源和能力,从“尽力而为”转变为“说到做到”。下图表示由于版本过载带来的恶性循环。




版本过载的恶性循环

基于IPD的传统项目管理关注产品包需求、成本、进度,强调在PDCP前将需求和方案一次性确定,业务计划一次性确定,产品包需求和设计规格强调基线化。而产品开发项目敏捷化后,更关注客户的价值,产品的质量,小步快跑。敏捷倡导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和交付的产品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和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这种敏捷化思想对传统基于IPD的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华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2009年开始,就对传统的IPD产品开发流程逐步实施敏捷化变革,下面简要介绍华为的IPD敏捷化三步走策略。

案例:华为敏捷开发实施三步走策略

2009年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团队(PSST)发文,明确了华为实施敏捷战略的三步走策略,如图4-28所示:



4-28 华为敏捷开发三步走策略

1) 三步走核心思想:敏捷转型成功的关键是团队意识的转变和能力的提

升,通过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人员技能、工程能力、流程、工具等方面的积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步达到全面敏捷的目标;

2) 项目级敏捷:实施的范围限定在TR2-TR4A,聚焦单个项目组或多个项

目组协同的开发过程和能力改进;对IPD流程的对外交付点及非研发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04ccb8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