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名府在河北什么地方

2023-02-16 02: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上大名府在河北什么地方》,欢迎阅读!
河北,大名,地方,什么,历史

史上大名府在河北什么地方

水浒传一百二十回中,有十八回都提到了一个地方——大名府,杨志、索超、卢俊义、燕青等人没少在大名府溜达。《水浒》是这样描绘大名府的,“城高且地险,堑阔且濠深”;“人物极尽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大名府在北宋很重要吗?太重要了!因为大名府是北宋的五京之一,全称是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和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并称三大都。另外,北京大名府又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北京大名府在北宋是个什么级别的存在呢?就像德国首都柏林,巨人城市有慕尼黑、汉堡、多特蒙德、法兰克福,北京大名府差不多就相当于“南天王”慕尼黑。

说了半天,北京大名府在哪呢?在河北,就是现在的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

大名府在春秋时属卫国,有名的五鹿之城。晋国灭魏(非战国之魏),把魏地赏赐给大将毕万,所以这里就称为“魏”。有时是魏郡,有时是魏州,是北方著名军事重镇。隋炀帝开大运河,魏州有码头三处、渡口八个,尽得水运之利。唐朝时,魏州成为黄河以北的政经中心,经济非常发达。安史大乱后的唐德宗时代,河北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有个侄子叫田悦,此人自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五代战神、唐庄宗李存勖就是在魏州称帝的,进而灭梁雄霸中原,虽然四年后就自己花样作死了。而五代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大名府起兵,推翻昏君刘承佑,建立周朝的。郭威起兵时,留一个人守大名府,此人名叫柴荣,郭威养子。


五代之前,中原政权还拥有幽云十六州,有地利之险。但晋高祖石敬瑭把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中原无险可守,大名府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契丹骑兵南下非常方便,宋朝只有重兵屯于大名府,才能阻止契丹骑兵南下。大名府堪称是东京开封府的北方门户,大名府要丢了,四面开阔的开封是无险可守的。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大军准备南下,在幽州集结重兵。消息传到东京,对外向来萎靡的北宋君臣商议对策。很多大臣认为契丹强大,咱们打不过,还是和契丹议和,无非多花钱买个平安。还有的更绝,说钱断不能给。那怎么办?很简单:迁都逃跑。这个荒唐的建议被宰相吕夷简给骂得狗血淋头,说我能往,契丹也能往,我们能跑得过他们的骑兵?北方无险可守,一旦丢了,就再也要不回来了。宋仁宗问吕夷简怎么办,吕夷简的态度是:绝不能迁都,动摇人心,求和又有损国威。唯今之计,只有以强硬对强硬,契丹有狼牙棒,我们也要狼牙棒,才能让敌人敬畏我们。

吕夷简曾在大名府做官,知道大名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大名府控扼河朔,号称北门之锁钥,守住大名,就能守住黄河防线,则开封无忧。吕夷简劝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告诉契丹人皇帝准备亲征,让他们断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吕夷简几乎就是寇准再世,当年契丹南下澶渊,要不是寇准力排众议,北宋早变成南宋了。这事很有名,吕夷简这次名气不大,但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寇准那次。如果不是吕夷简,北宋又想卷铺盖溜之大吉了。

宋仁宗“听人劝,吃饱饭”,在当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开始修建都城。听说北宋重点经营大名府,契丹人果然打消南侵的念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18eed3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