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2022-06-08 14:5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夕阳无限好》,欢迎阅读!
夕阳,无限

夕阳无限好

作者:秀丽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5年第7





5 5 岁时还不到退休的年龄,服务的单位推出一项优退办法,鼓励资深员工提前退休。我盘算一下优退金足够偿还银行房屋贷款,便立刻提出申请。完全不顾此后两年每月要自付几百元的医疗保险。正式退休第二天,就和朋友飞往南美秘鲁,探访“失落的城市”马丘比丘和亚马逊雨林,享受暂时远离文明的乐趣。

自从19 9 9年一场大病得以幸存后,我深切体会多活一天就是赚到,学会“放下”,开始努力“活在当下”。因而这十多年来,顺境时感恩,逆境时也无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退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人刚退休时很难适应,原来朝九晚五,一下子空出这么多时间,觉得一天变成4 8个小时般漫长,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没有其他嗜好来打发时间,身心疾病伺机侵入,人一下子就会苍老几十岁。

我很幸运没有上述“退休症候群”的问题。数十年的“无冕王”生涯,几乎每天都在截稿时间的压力下过活。退休后,压力全失,无事一身轻,好不快活!记得刚退休时朋友问:“退休后最想做什么?”我说:“我不知道最想做什么,但我知道,最不想做的就是写稿。”

记者比其他行业易享受“特权”,小如考驾照、搭飞机自动被升等,大如随时不经通报进出部门办公室等,官员也不敢给你脸色看。但退休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特权”,刹那间消失无踪了,难免令人有“人走茶凉”、“世态炎凉”的感慨。曾见有些同业退休后,长时间心理无法适应这种改变,与友朋谈话,一开口就不免“想当年……”的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好像天下人都对不起他。

还好,早在大学毕业进入新闻界时,我就有了“心理建设”,认定一时享受的种种特权或所谓的“尊敬”,只不过因“你是X X报记者”,而不是因“你是某某人”。退休后,“无冕王”王冠摘去,很容易就被视为路人甲、路人乙了。

从孩子离巢到外求学就业后,我就独居。近年,他们看老妈日渐衰老,曾建议迁居到他们居住的城市,以便就近照顾。我考虑再三,还是婉谢他们的孝心好意。住家已近3 0 年,周遭环境熟悉,老朋友聚集,平时大家都有照应。人说,老年人要拥有“四老”:老本、老伴儿、老友及老康健,日子才好过。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为文赞美旧金山有“最冷的夏天和最暖的冬天”,这里老美不管熟识或陌生,见面第一句问候语,不是老中习惯说:“吃饱没?”而是望一下天空然后赞叹地说:“多么美好的天气啊!”当我以“气候因素”作为不愿搬离老家的理由时,儿子忿忿地说:“ 亲情居然比不上气候!”

其实,独居并不表示一定寂寞无聊。我的邻居常说:“你一个人住太寂寞无聊,过来聊天吧!”我说我很忙,她总不相信。大概“物极必反”,年轻时整天在外跑新闻,早出晚归,退休后才有机会当“宅女”。我也确实享受在家当“宅女”,躺在沙发听音乐,眼睛瞪天花板,什么事都不做,也很有“幸福感”。

如今虽然偶尔提笔,已不是为了“ 截稿时间”。更多时候,宁读不写,轻松享受古今中外名家呕心沥血的著作,动动脑筋,预防失智。这是现代医学称之为“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常见


疾病,比癌症更可怕。癌症患者脑袋清醒;失智老人“六亲不认”,晚期还可能会使用暴力,这类病人生命力特强,好像可以活到天长地久,带给至亲莫大压力与痛苦。

人老记忆力难免衰退,日常生活当中忘东忘西,眼镜挂在头顶上找眼镜,从楼上下楼就忘掉要拿什么东西……我们无奈地接受身体机能的退化,但常常神经质地为遗忘一件东西,或想不起一位老友的名字时,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老友们一方面相互嘱托,“万一发现我有失智迹象,一定要提醒……”另一方面暗中祈祷诸神怜悯,“保佑不要让我脑袋退化”。人可以藉换心、换肝、换肺等手术延长寿命,但坏了脑袋可是不能换的。

我相信人生自有定数,强求不得,尤其是关于生命的长度。俗语说:“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它犹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不是我能掌控的,所以不强求。最近,医院通知我做癌症每年的追踪检查,我打定主意,如果不幸复发,我将不做任何治疗。至少这是我能掌控选择的。而以我现在的年龄,如有个三长两短,也不算夭折。

其实,古代先贤孔老夫子对于人生每个阶段,早已设定了目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已届“从心所欲”之年,对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选择顺其自然,从心所欲。对什么养生、防癌、抗癌等种种医学研究报告,或民间偏方,一概不理会。现在能“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就要无限感恩,两手合掌呼声“阿弥陀佛”了。

前台大教授、文学家兼书法家台静农先生曾写自勉联语:“不养生而寿,处浊世而仙”,从心所欲,顺应自然,深得我心。

我无法预知何时是我的人生终点,但在此之前,我仍将迈着蹒跚步履,用衰退的视力,继续勉力向前观赏人生道路两旁的风景,直到肉体不支倒下。

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

【编辑:修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739855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