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真正的鉴定家不需要放大镜

2022-11-05 16:0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典:真正的鉴定家不需要放大镜》,欢迎阅读!
鉴定家,放大镜,真正,需要,李典:

李典:真正的鉴定家不需要放大镜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8



古董鉴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很难有一两招就能速成制敌的灵丹妙药。但古董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神秘,虽然在当今的古典收藏界,赝品比例高达95%,在书画收藏方面,仍许多人希望走进这个丛林,很多有钱人叉在外面徘徊,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很多人进去失败,最终没有得到一张好画,所以这行始终就被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熟悉所以容易

在香港著名典藏家、吉林博物馆特约鉴定专家李典先生看来,鉴定并不神秘,辨别一幅画,如同一个母亲辨别一对双胞胎一样简单,因为熟悉,所以鉴定。李典先生曾开过画廊,同时自己从事书画的收藏,后又从事书画鉴定这一块,多年从事书画方面的工作,使得他对许多书画了如指掌。

李典先生说:“我在这个行业里面混了将近30年,我觉得一点都不神秘,相反还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很多书画鉴定专家,很多时候只要瞥一眼,马上就知道真假,外人觉得这跟神人一样的,不知道以为练过什么神功,比如像故宫徐邦达人称徐半尺,打开半尺画他就告诉你是真的假的,其实就像母亲鉴定双胞胎一样”。

李典先生认为,有些鉴定家举办拍卖会的时候拿着很大的放大镜,实际上真正的鉴定家是不需要这种工具的,取决于对这些东西熟悉程度,现在很多人想去学鉴定,外面很多的美院,重要的美术机构办了班教大家鉴定,这种鉴定班基本上是骗钱的。

李典举例说:比如说我们到美国,我去跟美国人讲怎么鉴定毛泽东和古月,哪个是真的毛泽东?哪个是古月?到美国给他们开一个班,从毛泽东他妈开始讲,他妈是谁?他爸是谁?甚至他姥姥是谁?姥爷是谁?全都可以搞得清清楚楚的,时代背景,各种轶闻趣事等,最后告诉他毛泽东长什么样呢?一张中性的面孔,就是不太像男的也不太像女的,胡子不太多,高脑门,下巴长一颗大的痦痣。单这个痦痣不是黑的是白的没有颜色的这么一颗,讲完了上完这个课之后,把古月的照片给美国人看,美国人马上就认可了,这个肯定就是毛泽东,但作为中国人把毛泽东和古月的照片往你前面一放,马上就能够认出来哪个是毛泽东,哪个是古月。

李典说到一些鉴定培训机构,不免义愤填膺。他建议学习鉴定,应找一个可靠的老师,学习一些标准,比如说齐白石重要的作品和各个时期作品的特点,在业余时间抽出时间来去读大量的历史,像过去你要入这个行首先你就是要背各个名家的名号,比如齐白石他字什么?号什么?首先得把这些背下来,如果别人落一个名字他都不知道是谁的,结果很便宜就出手,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张名迹。所以,可靠的人引导,加之对艺术品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

李典认为,鉴定书画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他举例说:中国书画的研究上面笔法非常重要,鉴定需要研究这一笔下去在什么地方拐弯,在什么地方用力,在什么地方收尾,收尾的笔锋是扫出去的还是停顿的,进行这样的比对。

李典说,比如齐白石,现在有很多仿齐白石的画,也有很多人拿齐白石的东西给我看,齐白石的东西我瞥一眼我就能辨别真假。因为仿制者根本就不了解齐白石当年用的是什么笔,怎


么去作的画,所以仿制品一目了然。现在很多的画家没有用过真正的毛笔和宣纸,因为这些年宣纸和毛笔都出现了变化,过去的狼毫笔没有现在的硬。传统的画家到了明清以后喜欢用羊毫,羊毫基本上一笔下去以后毛是弹不回来的,不能马上就回到原位,摁下去就是一个弯,因为它力量停留在此处,这是现在很多仿齐白石的画的人不知道的。齐白石的笔是用长锋的羊毫,等蘸好墨以后在砚台上稍微摁一下。另外,现在的画家写字是直着写的,齐白石写字的时候笔是横着拿的,用力之后就出现一个问题,在字收口的地方都是斜的,如果我看一眼这个收口是平的,就基本上可以不看了,因为这个笔是软笔,在向下走的时候毛不停地在线条当中摆动的,他在不停的摆动当中又要找到中心线,实际上他的手一直在不停地调整笔在保持中心线的感觉。过去有个词叫“屋漏痕”,好的书法作品就像屋檐下的漏水一样,一条水柱流下来的感觉,是有摆动的,但是现在的笔里加了一种日本的尼龙,笔一点下去马上就弹回来,所以在画线条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齐白石写线条的时候很慢,现在基本上是快速地一笔下来。研究一个画家的时候我们要对他的用具、习惯,都要有很深的了解,并不是只看了两本画册之后就可以鉴定齐白石、张大干了。

李典举例说,张大干是用新笔的,他在落款的时候会拿着毛笔在嘴里咬一下,这个毛还是不全的,前面咬出一小块,然后先蘸水,再蘸墨,所以他写的时候这个字是从浓到淡到干的过程,他一篇字写出来整体是花的,墨色是有变化的,一篇里面有浓的,有淡的,有干湿变化的。但是现在仿的人不知道,现在仿的就人是拿起毛笔就写,如果一篇字从头到尾都是黑的,就不用仔细看了。现在专门鉴定张大干的作品的人也未必能够知道这里面是怎么回事。

不要盲目相信专家

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但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也就形成了人人都能鉴宝,却没人来鉴定专家。

李典认为,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些大机构里所谓的专家,很多大机构里面的大专家从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公司、博物馆去,即便故宫里,想看真迹也是很难的。一些“专家”进了机构、博物院,实际上就是读了书,写了几篇文章并发表,无非是“论宋画怎么样”“论元画怎么样”,然后熬了多少年以后就提级,变成了副研究员、研究员、专家,实际上不见得就看见过多少画,他们是那种做学问的,但和鉴定家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他们更多的是考据。

同时也不要盲目相信拍卖行。目前许多拍卖行在《拍卖规则》中声明对拍品瑕疵、真伪不做任何担保。《拍卖法》也明确规定: “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所以赝品充斥拍卖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李典说:现在在拍卖行里面很多人愿意买《石渠宝笈》里面的东西,因为这是乾隆那时候著录过的一些东西,现在这里面画价值连城,但是张大干他们当时做假画就是按照《石渠宝笈》做的,过去没有照片,只会有这是某某某的画,尺寸是什么样的,在什么地方有谁来题字,在什么地方有谁来盖章这样一些记录,做假画的人就只按照这些标准,现在拍卖行里要是得到一张《石渠宝笈》里的画会觉得很珍贵,但究竟是不是真的值得思考。

李典说: “选择专家,首先要相信鉴定家的人品、道德方面的,还有技术,有的人是真不会看,有些是明明能看但是受到利益驱使他也不告诉你是真的,所以大家应该选择相信一个可靠的机构,我们可以看他的历史,他的业绩,这样对鉴定结果才有一个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7b240b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