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善

2022-12-30 18: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本善》,欢迎阅读!
人本



人本善?人本恶?

《三字经》《千字文》与《百家姓》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在开头便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但人真的生下来就是好的吗?人的本性真的是善的吗?在我看来,人的本性是无欲无知。只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生物学的角度讲,人是高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动物。而动物的生存和为了生存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本能。本能是无所谓好坏的。当看到老虎吃人时,我们对它们痛恨不已;可当小猫小狗一展它们萌的威力时,我们又招架不住,可爱到不行。人也是这样,当我们为汶川地震的灾民捐钱捐物时,人们歌唱人性的崇高。可当有些人杀妻弑母,贪污受贿时,我们又为之不耻,感叹其枉为人。

从人的组成方面讲,人是由高级意识形态和低级生物形态组合而成的。人的精神依赖与肉体,不能独立存在,但又作用甚至决定肉体。但人必须先满足肉体的需要再满足精神的需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即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得到食物,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人可以做很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所以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善与恶是

1




相对的,当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表现出本能的一面,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而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人可以追求精神的满足,去享受生命,关爱他人。

社会学的角度讲,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生存,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得到自己生存所必须得东西进而去追寻精神的东西。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能说人追求利益是好是坏吗?人是时代的产物,时势造英雄,人的行为是受时代影响的,伟人、小人、好人、坏人都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我们追求大同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不必为了生存尔虞我诈,人人都能友爱,天下如一家吗?在那个时代人的善的一面得到发扬;而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甚至现在,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为了生存,善恶交织。所以,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是受时代和社会影响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性格原本是多重性的,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面。正常情况下,理智往往起决定作用。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大空,只是在某些环境中练久了不同的品质。人最初的性格的形成受父母遗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学校熏陶的影响。所有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造就了不同的性格。

哲学家将人性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生物性,偏恶;第二层是社会性,善恶交错;第三层是精神,偏善。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a2fc2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