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必背

2022-09-22 09:0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高考必背》,欢迎阅读!
论语,高考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 / 3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3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0、当仁,不让于师。 (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5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 / 3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06ef3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