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薄旧雨重新人——我所了解的魏建国的办刊理念

2023-05-03 19: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薄旧雨重新人——我所了解的魏建国的办刊理念》,欢迎阅读!
旧雨,办刊,建国,理念,新人

不薄旧雨重新人——我所了解的魏建国的办刊理念

作者:何启治

来源:《延安文学 2021年第5



何启治

2012年夏天,我到西安看望陈忠实。忠实劝我到延安去走走。于是有延安之行,并由此认识了《延安文学》年轻的社长魏建国同志。

建国受忠实之托,亲自陪我到鲁迅艺术文学院去参观,又和我一道去了黄河壶口瀑布,领略了黄河水的咆哮和横扫千军的气势。期间,谈到办好文学期刊的理念和宗旨,建国说,我们1979年和《当代》几乎同时创办的刊物。作为一份基层刊物,我们的作家队伍堪称豪华,丁玲、艾青、萧军、胡风、贺敬之、秦兆阳、魏巍、胡采、杜鹏程、史铁生、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洪波、叶延滨、雷抒雁、阎纲、北岛、顾城等众多作家,都在《延安文学》刊发过作品。不薄旧雨重新人,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是我们的办刊的宗旨和理念。何老师,你那里如果有文学新人的新作,尽管推荐给我。

我记住了魏建国的话。

2020年冬,听工人出版社的刘岚说,有个叫星晨的作者,有部中篇小说处女作,给了北京某刊一年了,都没有消息,问我可否推荐给别的刊物。我立马推荐给了《延安文学》的魏建国。

颇有点意外的是,2021年第2期《延安文学》“小说工场”二题便是星晨的处女作《亚姝》,而且先后被国内知名大型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第3期和《中篇小说月报》第5全文转载。

后来建国告诉我,收到稿子后,他们先后有四个编辑看了,都一致叫好,建国便亲自做了《亚姝》的责任编辑。

据《延安日报》报道:“中篇小说《亚姝》以一个女留学生的异国经历为素材,反映了以亚姝为代表的那个特殊女性群体的情感和生活状况。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评论:这个小说写得气韵流转,很成功,语言新颖、准确、洗练,结构完整,跌宕起伏,气韵流转,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非凡能力,把异国他乡的特殊经历下,两个女性的相遇,写得层层深入,一直写到骨子里头,非常精彩。亚姝这个形象,既有《聊斋志异》中婴宁的那种灿烂的笑,又有郁达夫笔下那些风尘女子的生存能力。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同时又充满了人性的希望,满怀着祝福人类的潜在热情。《延安文学》这样一个偏远地区的刊物,能够发现并刊发这样的作品,非常值得称道。”

据作者自述,这个小说的主人公是几年前与她在异国他乡相遇的,有一些人生的交集,经过六年沉淀,而于两天完成。名字也只是在真人真名上加了一撇,成了“亚姝”,而相关情节早已烂熟于心。作者原在南京大学读社会学,后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人类学研究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所学专业的研究,而是回到北京自己开淘宝店,自食其力。可见,主人公的一切,包括生活细节,在作者心目中,早已了如指掌,可以说是在纪实基础上写成的小说,其成功并非偶然。


此前,我还向建国他们推荐过北京许文郁教授的小说《毡匠》,和安徽丁梦远的中篇小说《腰斩》。丁梦远执着于文学创作多年,作为只身到北京的文学打工者(为某刊聘用编辑),《腰斩》的发表,使他有了在创作这条孤独的小道上坚持走下去的重要动力。

当然,我推荐而得以在《延安文学》上刊载的作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魏建国他们关注文学新人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简单举几个重要的例子吧:

其一是刘国欣,陕北府谷人,80后,2012年秋,魏建国在成都认识。当时,她是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生(研三)。在建国他们的鼓励帮助下,写作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考入南京大文学院,成为院长丁帆的博士。2016年毕业后,回到陕西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老师。其作品已在《钟山》《花城》《清明》《延河》《广西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六部。

其二,王哲珠,广东东莞80后女作家。2015年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她的中篇小说《死亡记号》,在当年第3期《延安文学》刊发后,立刻被《小说月报》第5期增刊转载。作者由此受到国内文学界关注,上了鲁院,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广东省作协理事。王哲珠成名后,每年都会给《延安文学》留一个中篇。《延安文学》刊出后经常被转载。如2017年中篇《参与者》即被《中篇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和《新华文摘》(电子版)2017年第17期全文转载。《延安文学2017年第6期刊出的中篇《飞翔的飞》,被《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佳作搜索”栏目推介。2020年第6期刊出的中篇《杨士承的戏》,被《中篇小说月报》2021年第1转载。

其三,叶灵,本名郑毅,河南灵宝的中学老师。2011年,她试着给《延安文学》公共邮箱里发去自己的历史文化散文处女作《秦淮水骨》,因为从来没有和《延安文学》有过任何联系,也没有抱多大希望。魏建国从邮箱里看到后,感觉很不错,但有历史知识方面的硬伤。建国给作者打电话,提出了修改意见,让作者大为感动。《秦淮水骨》发表在2011年第5期《延安文学》上,当年即被选入李敬泽、王兆胜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散文年选》;2013年又被选入散文选刊社葛一敏、乔叶主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抚摸汉朝》中。201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叶灵的散文集《秦淮水骨》,当年即获河南省最高文学奖第二届杜甫文学奖散文奖,为仅有的两部获奖散文集之一。

其四,湖南作者唐国明,用心写了20多万字的《续红楼梦》。《延安文学2011年第2期按长篇选载发了2万多字,受到《华商报》《西安晚报》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媒体的高度关注,都进行了报道与讨论。小说在国内红学界也引起了较大反响,红学泰斗冯其庸老先生也对之称赞有加。

好了,这些都说明魏建国和他们的《延安文学》编辑团队“不薄旧雨重新人”的办刊方针是正确的,也是卓有成绩的。其他还有些相关事例就不一一例举了。

书比人长寿,纸笔千年会说话。文学是神圣的,也往往是谋生手段之一。刊物报纸往往是每个文学爱好者最初发表文字的地方。我们要敬畏文字。

衷心祝愿魏建国和他的《延安文学》编辑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祝《延安文学》在文学百花园里更灿烂地绽放。

2021.5.18草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23b6c8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