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做好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探讨 刘欣艳

2023-01-04 19:4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好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探讨 刘欣艳》,欢迎阅读!
刘欣,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清查,企业集团

内部审计人员做好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探讨

欣艳

摘要:为了确保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本文分别从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的独立性、范围、人员素质、职能、理论、成果实施、时效性等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试图通过本文分析推动企业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机制的完善,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问题;对策 0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必须要正视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集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做好企业集团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以适应企业集团的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1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权威性也较难得到保障。

内部审计监督未受重视,内设审计机构不独立或独立性不够,从诸如纪检监察审计部、法务审计部、财务审计部等企业内设机构名称反映,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团,尤其是司属二级企业集团的审计机构只是该单位的内设职能部门之一,且审计工作主要由企业纪委书纪、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负责领导,不仅审计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薪酬发放要受控于被监督对象主体,其他审计资源的配置也必须高度依赖所属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与被监督主体间存在较强经济联系,审计独立程度不高,权威性也较难得到保障。

1.2分级管理模式导致审计资源分散,未能发挥综合监督效能。

一是司属企业内设审计机构规模小、人少,大部分缺乏质量控制,更多的是立足于服务本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服务集团的大局意识不够,为解决审计任务重、力量不足的现实困难,大部分只能采取委托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方式工作,由于存在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外部审计人员不熟本悉单位情况和缺乏忠诚度等难控因素影响,很难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二是集团审计部对司属企业审计人员和审计资源的统筹调度差,未能集合内部审计资源齐力发挥监督成效,较难满足国有企业集团发展对大规模、全覆盖、多领域的审计监督要求。 1.3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一是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如部分监管单位多、资产规模高、员工数量多的地方级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审计人员数量占职工总数比不到0.2%,监管任务繁重。二是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业务经验结构不合理。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突显,如某集团主业包括了道路建管养和多元化经营业务,但在岗审计员极度缺乏工程造价、企业管理、内控、法务和风险等专业知识。 1.4审计监督机制不能完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

一是内部各专业监督机构(如监事会、纪检监察、财务和审计等)在履职中系自建工作平台、各自接触被监督对象,除会发生重复监督行为导致监督成本增加外,还因彼此沟通少、专业配合度不够情况,给被监督对象带去了重复配合监督的无形工作压力,既影响独立监督效果发挥,又导致综合监督效能降低。二是对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不力,既未完全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也未结合审计监督需要及时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等。


1.5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不到位。

一是不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果还未完全被人事、纪检监察、监事会和业务职能部室等充分运用,运用范围存在局限,同时对发现问题也处理只是纠错个体表现,没有对同性质、同类型的业务问题作延伸性整改,且也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整改责任未落实到人、整改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致使旧问题不止,新问题又频频发生。二是审计监督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审计成果转换工作推进也不够,导致审计成果在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过程中存在转换不及时或转换不力的情况。 2应对措施

2.1提高内部审计政治站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根据十九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相关精神,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在企业集团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应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得以提高,除要合理保证审计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薪酬发放不再受控于被监督对象之外,还应尽可能的解决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与被监督对象间的经济联系,有条件的建议在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专业委员会,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2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直管组织结构,集中上下资源齐力发挥审计监督效能 在国有企业集团司属企业撤销其内设审计机构后,由集团内设的审计机构统一管理全集团审计人员,集团内设审计机构视审计监督板块情况,可以分设数个审计业务中心(如工程管理审计中心、财务管理审计中心、经营管理审计中心、审计成果转化及咨询中心及审计档案管理中心),对于规模大或经营集团核心业务的司属企业可以派驻审计办驻地监督,次之则指派专职审计联络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其专管单位审计工作并集团审计内设审计机构进行信息沟通,再次之则可只配备一名兼职审计员,负责兼职履行审计联络员职责,且可充当集团临时审计员,参与非本单位的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的整合集团审计资源,集中力量组建内部审计项目组,既可适度降低内部审计服务外包,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审计服务能力。

2.3强化集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尽职履职意识和胜任能力

一是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及时对审计人员的年龄、业务经验专业知识结构比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调整,如适度补充企业管理、内控管理、法务和风险专业人才,增配具有创新特质的青年审计人员等。二是抓好审计队伍政治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十九大相关精神,结合实际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履职政治站位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审计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三是强化专业学习,在要求审计人员深学笃用内部审准则等专业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地方规划和发展计划情况,组织学习与集团业务和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等相关知识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2.4结合经营管理监督所需,持续优化审计监督机制

一是整合集团内部监督资源,可以在董事会领导下组建内部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集团监督工作的总体协调、部署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固定成员单位(如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等专业监督机构)和非固定成员单位(如财务、法务等业务指导或监督机构),并配套建立小组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资源成果共享、监督手段创新等有效机制,通过共建监督信息沟通交通平台、解决沟


通少和专业配合度不够等问题。二是积极推进审计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除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质量控制体系、成果运用和转化机制外,还应结合审计监督需要及时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并尽可能的建立审计人员岗位手册和被审对象迎审手册等。

2.5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不断为集团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内部审计机构除应向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案件问题线索,以及尽可能的与人事、监事会和业务职能管理机构等内部单位共享审计信息资源外,还须不断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导。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审计成果转化,使审计成果真正转化为经营管理的助推剂。 3结束语

有效开展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是经济改革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工作对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疏漏、减少企业风险、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集团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合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辉.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9. [2]李中松.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 [3]谢梅智.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9.

[4]邵志高.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9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435f94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