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诗选注》谈唐诗与宋诗

2022-04-01 16:17: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宋诗选注》谈唐诗与宋诗》,欢迎阅读!
选注,唐诗,宋诗

读《宋诗选注》谈唐诗与宋诗

坦白地说,对我而言,单单是读《宋诗选注》中每一首宋诗就有一定困难度,更不用说读懂了,因为此书有很多繁体字,而且以前看的书基本都是横排的,看到这种竖排繁体的就觉得头疼。所以读《宋诗选注》,我是抱着慢慢能总会读懂的心态去读的,知道自己会看不懂,但是能读懂一点就算一点,总比一点都不读要好很多。也许只能读懂些许,但积少成多,总会有所收获。总共读了40几页,印象最深刻的是此书很长的自序,以往看过的书都没有如此长的序。序里钱钟书针对宋诗的地位、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尤其注重与唐诗、明诗的比较。

说到诗我第一想到的会是唐诗,而说到宋,我首先会想到的则是宋词。对于《宋诗选注》里所选诗歌,熟悉的少之又少,除了那些上大学以前所学教材所选,其余基本没听说过,更别说读过了。我想,宋词之所以会比宋诗闻名,是因为唐朝的诗歌比较有名,所以宋朝诗歌不能盖过唐朝诗歌。

应该有很多人会拿《宋诗选注》和《唐诗三百首》的比较。直到现在,仍然有一批小学老师对《唐诗三百首》推崇备至,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要求背诵的都是唐诗,也没有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宋诗。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钱钟书并不是想把“选注”弄成“三百首”那样只是供启蒙用的,注解里介绍创作、特点时经常引用前后文学家的类似写法,这并不是炫学,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说可以从中看到中国诗歌的演变,日本人青木正儿也认为“选注”使得“宋代文学史的一部分要改


写”,我们不关心文学理论,只是需要说明一点,宋诗简略地说就是“江西诗派”的历史,“江西诗派”在宋诗中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不管这些诗怎么样,关键是这种创作理论成为一种影响长达千年的思想后,认真剖析是必须的。

宋诗一直不被人们看好。明清之时,甚至有过“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唾骂”的说法,但在唐代以后的诗坛,从已成的声势和潜在的影响看,只有宋诗可接踵。宋诗虽说偏重模仿盛唐,在整体成就上可能不及唐诗,但是也有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明清诗。

总的来说,我认为唐诗很热情,但热情之下也有许多撒狗血之作,宋诗较平淡,但很耐读,至于讲道理什么的在那些文人的眼里还是有些趣味和意思的,但对于我们这些不怎么读诗词的学生而言也就那么回事。

在网上看到有相关资料说钱钟书的这部作品刚一问世,就遭到以人民日报为首的批判。作品传到台湾,胡适先生极其称赞,传到日本,日本学者为之震惊,以日本学界的名义给他发来祝贺,于是,人民日报等发文郑重的向他道歉。

在《宋诗选注》的注解中,钱钟书写道:最近看到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2021页评及“宋诗选注”对选目很不满意,并认为迎合风气,却说“注解确实写得不错”。我个人十分赞同胡适的说法,我读《宋诗选注》时,也常会想:怎么选了这么多体现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尤其是有些小诗人,本还有更好的诗可以选的。但从1988年钱钟书为香港版《宋诗选注》写的前言:“它既没有鲜明地反


映当时学术界的‘正确’指导思想,又不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能选的倒选进去了。“它当初不够趋时,但终免不了也付出趋时的代价——过时。”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当时选诗时纠结的心理。或许诗的好坏,是主观的见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也不可能把人们认为好的宋诗都收录进去,至于钱钟书的序和注确实写得很好。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被评论说是水平非常高的一部诗选,我觉得是理所应当,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选本,它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钱钟书自己对宋诗的一些观念和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908b4902768e9951e738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