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2022-06-03 18:4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欢迎阅读!
重阳节,习俗,禁忌,关于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 称“登高节”。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古人认为数字“九” 为老阳,农历九月初九乃是所谓“两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阳”,也 做“重九”。

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 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 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 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 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 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 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 叫重九。《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 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重阳节不但

1




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了破解这大凶的日子, 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 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 日快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 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 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 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 篇。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 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 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九月初九之毒之凶,必 须登高才能破解。

插茱萸

重阳节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 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 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

2




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 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 戴。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 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 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 的。

畅饮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 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 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 俗之一。综上所述,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大凶的日子,诸事不宜,民 间通过“登高望远”等一系列活动来破解凶灾,辟邪避祸,不过,其 中的一些习俗保留到今天,封建迷信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 地淡了。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崇尚科学的当今社会,人 们看待重阳节,应该摈弃其文化内涵中的糟粕,吸收其文化内涵中的 华,在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弘扬。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c63502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