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2022-07-21 16:2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欢迎阅读!
一名,新时代,合格,老师,怎样

新时代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在新时代,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成为了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又是大标准,那就是:公正平等,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良师益友,爱心宽容,欣赏鼓励,热情开放,执教灵活,乐观微笑,风度漂亮。相信很多老师看了,会不由自主地逐条对照。我也一样,经过这样的对比,我觉得自己和这样标准的老师相差的还很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以下的几点,也算是一名基本合格的老师了。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当然要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业务能力为前提。因此,作为老师,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很重要。要跟上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要能做到学生有问必答,而且要回答的专业,准确,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用渊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迎接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学生的挑战。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孤陋寡闻,频繁出错,不出几个星期,学生就会怀疑他的能力,就更不用说课堂效率了。俗话说的好:“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怎么会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呢?每一名教师并不是刚参加工作,就懂得科学教育方法,就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崭露头角。他们也是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积累了宝贵的检验,再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才得以在三尺讲台上赢得学生的尊重,自己的教学的一顺利的实施,这和自己日积月累的渊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 其次,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爱的能力。所谓爱的能力,我认为指的是教师的自爱以及对学生宽容的爱。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但不蛮干,自信但不盲目,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是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的品德,可以树立老师的威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潜移默化的,


不需要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在书中感受爱,在爱中受到教育,同时,书中也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爱,很平凡也很普通,普通的他常在我们身边,却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因为他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令人难忘的歌喉。可是,爱却是我们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营养成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心里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老师应该以慈母般的感情去爱他们,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并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心和激情,才能打心里佩服自己的老师,对老师心悦诚服。人与人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尊重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会表现为不同性格,但作为教师,都应该重他们独立的个性。只会对学生进行以为的批评教育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反过来,老师与学生之间如果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春风化雨,因人施教,有时不妨也能换个角度,换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再次,教师要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即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教师,既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就需要体现出超越常人的精、气、神。教师每天接触的都是知识、文化,接受着知识的熏陶和文化的浸润,自当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并不否定物质需要,但是也绝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而是有适宜的职业的精神需要、精神品位、审美意识。教师的精神追求,就是通过潜心读书,潜心研究,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吸取新的精神养料,滋润心灵,防止文化的断层和精神的沙化,杜绝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冷漠。唯有爱学生爱学校,未有潜心读书和教育


教学,教师才能让自己站在一定的精神高度上,把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幸福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教师要有美丽的人格。所谓的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思想、技能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体性体现。有人曾说:“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人和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人和境界的人更少。对于教师来说,至少是应该处在道德境界中。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最关键的一步。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里,或许我们也会为自己偶尔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但在很多名师面前,自己又会一下子显得很渺小。或许有人会说: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不能成为名师,但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有见识、有个性、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我们得不到明示的荣誉,但我们可以尽量使自己拥有名师的教学思想,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fff1c769dc5022aaea00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