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

2023-01-20 00:3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与城市》,欢迎阅读!
乡村,城市

社会教案-聚落:城市与乡村(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的感受、观察、思考为起点,引导学生认识乡村于城市间差异与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本课程重要观点之一:区域差异与联系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教材分两部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个部分,着重说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及因此产生的沟通、联系、交流,两块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课标要求

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三)教学要求

1 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有各种类型的村落,并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村落。 2 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要性。 3 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4 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查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教学的方式” (五)重难点

1、如何识别城市与乡村 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出示几张图片:城市景观图.(上海、杭州等),乡村景观图(乡村村落) 总结,前面展示的图片上的地方我们通常称为城市,后面的通常称为乡村.我们把这些人类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聚落,了解聚落,分析聚落! 板书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那么大家想一下,你所居住的楼房是不是聚落呢?不是,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那么生活在不同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相同吗?(不相同)

所以聚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乡村和城市。

板书(乡村和城市)

大家对乡村和城市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聚落,感受城乡差异! 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课本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1-211-221-23)以及大屏幕上的图片,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如果答不出或答不全,再给予提示:房屋的密度、高矮;道路的疏密即交通是否便利;人口的多少;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的程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点评并提问: 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差异,现在想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承转:其实同样是生活在乡村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农业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展示四类乡村聚落图片,提问图中人们从事的是哪一种生产活动?学生观察得出乡村聚落的几种类型。1-21图)


教师总结:通过对以上四幅图的观察与分析我们知道,乡村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

同样是城市聚落根据人口数量多少、用地规模大小等可分为大中小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就属于大城市,而我们千岛湖呢就属于中等城市。

以上内容说明城乡聚落又分为不同的类型,那么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类型聚落景观上存在差异吗?答案是肯定的!受当地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请大家观察图1-191-18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看看它们的不同。

过渡:其实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组图片领略一下异地风情!

(展示图片)

提问:一般来说是先有乡村聚落还是先有城市聚落?

总结:随着聚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我们人类赖以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城乡发展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加容易生存环境,才可以持续的发展!

社会教案-多种多样的社区和往来于社区之间(第二课时)

《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一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生的感受、观察、思考为起点,引导学生认识

常见社区类型及了解社区间差异与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本课程重要观点之一:区域差异与联系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教材分两部分:“识别不同的社区”“往来在区域之间”两个部分,侧重说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及因此产生的沟通、联系、交流,两块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课标要求

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2-3 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与其他地区在人员、物资、信息等方面的联系。 (三)教学要求

1 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有各种类型的社区,并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 2 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要性。 3 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4 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查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教学的方式” (五)教学准备

1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社区内商店商品的产地。 2 课本地图1-301-251-26,地图册p6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环节 步骤

观察比较 城乡社区图 说一说 家庭地址

提问比较分析 北京市区图 谈一谈 区域间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19c3c602d276a200292e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