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孟云卿《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04-19 20:1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孟云卿《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文,阅读,赏析,答案,云卿《

【古诗文阅读】孟云卿《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寒食 孟云青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穷的房子通常没有烟火,不仅仅是在明朝。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① 在处理情感和风景之间的关系时,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独创性是什么?(4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①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② 它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期间失踪亲人的悲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译文:

二月的花开满了枝头,但我在异国度过了寒食节,这让我无法忍受悲伤。这座破旧的房子没有燃起炊烟。这不仅仅是为了明天牺牲紫翠。 赏析:

孟云卿住在荆州,在天宝年间科举失利后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在他流浪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了这首四行诗。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在诗歌中,用悲伤的风景写悲伤是很常见的,也就是说,用陪衬的艺术手法。这首诗在写《异乡寒食远不伤感》之前,描绘了“二月江南花开枝满”的美景。面对五彩缤纷的春光中的悲情,这与正常情况是不同的。这是“高楼旁的花儿伤了客人的心”,而欢乐的场面只能使悲伤加倍。如果恰当地运用对比的艺术技巧,这种表达就会更加有力。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这首诗通过吟唱“寒食”来描述穷书生的苦涩,但它并没有对“贫穷”这个词大惊小怪。试一试晚唐张友正的《寒食祭总督》一书:一开始很容易让人发笑和怜悯,三道青苔和一艘渔船。我很惭愧,邻居们教我如何切断火源,却不知道厨房已经禁烟很长时间了。就其取笑穷人过无烟生活和利用主题而言,其意境明显遵循孟诗的轨迹。然而,这意味着太多的贫困。数完家产后,它只说“笑”、“怜悯”和“羞耻”;在说“熄火”之后,他说“无烟”。它不仅累人,而且太做作,不深。它远不如孟云卿的诗。虽然它写的是一个悲伤的现实,但它的语气是幽默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似乎是作者的自嘲:世界正准备为明朝的冷食熄火,以纪念圣贤;但是像我这样的穷人不必担心每天过着“冷食”的生活。这种幽默是一种苦涩的微笑,看似低调,却在写作中变得有趣,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伤。这表明,这首诗不允许刻太多,这是昂贵的、含蓄的和持久的。这首诗以其新颖的含义和巧妙的构思,尤其是对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成为无数寒食诗中罕见的杰作,和谐、庄重、咀嚼。周晓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2e0813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