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入门方法

2022-04-12 06: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入门方法》,欢迎阅读!
古诗词,小学生,入门,方法,学习

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入门方法

从诗、画、音乐、朗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学习兴趣中让学生感悟学习从古诗词入门之法,让小学生也能尽得诗之韵、文之魂。

在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浸淫,缺乏对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足够认识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能在短期内并有效地教学古诗,关键还得从“趣”字入手,并紧扣“趣”字,创设相当的情境,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古诗的自觉习惯,自然古诗之韵如诗曰:“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

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静景:明亮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寥寥十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净、自然、和谐的山水图。为了让学生眼中有此美景,我们可以出示画家为我们准备的教学挂图,或也用寥寥几笔来勾勒夜空的明月、错落有致的松树、清澈见底的流泉、洁净可爱的石头等,再现诗人眼中秋夜的静穆,让孩子们在一幅优美的简笔画前,忘掉尘世的纷争与喧嚣,使心灵得到净化。

二、点化诗词中的音乐美,让学生从听觉上感觉诗意

教学中,借助音乐能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设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古诗。许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都会选用适当的乐曲让孩子们进行配乐吟诵,或悲或喜,或沉缓或轻快,在乐曲声中去感知诗中之形象,体会作者之情感,感悟诗中之理趣。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的教师配以轻音乐,其中掺有“沙沙”春雨、“咝咝”微风、“丁冬丁冬”的流泉,还伴有几声清脆的蛙鸣声等,把诗中静谧、清新的氛围衬托得很分明,体现了诗人夜居草堂,欣喜惬意的心情。 三、用朗读感悟造就古诗词情境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字字珠玑,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把握停顿,感受古诗的节奏美。绝句和律诗因其本身的书写规范,蕴涵相对固定的节奏感,因而在教学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明确并把握停顿。

熟读成诵,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古诗的教学切忌重传授,轻感悟;切忌重讲解,轻朗读。而应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感悟诗的和谐韵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词曲相映,整体感悟。无论是古调还是今曲,无论是通俗还是戏曲,许多优秀古诗词都有相关的曲调相衬,且有当红影视剧明星表演或演唱,这也为孩子们朗读感悟古诗创设了许多条件。如香港歌后王菲演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内地歌手毛宁演唱的[]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改编曲,以及越剧表演艺术赵志刚演唱的[]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孟郊的《

游子吟》、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真是名诗成就名曲,名曲促进古诗的学习。

四、用品味意境提升诗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现在的小学学生可以背诵许多古诗文,但诵读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品诗”,没有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那个“绿”字意境全出,老师要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的深邃意境,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满足。古诗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教学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由于对诗句的品悟,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有了特别浓的激情,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是学生创作的最好培养途径。 诗文源于生活,学习时当然应还原于生活。因而我们教学时应开发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古今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他们创设运用古诗文的平台,让他们“见景吟诗”,让他们“表情吟诗”,让他们“见物吟诗”,让他们“叙事吟诗”,让他们“说理吟诗”。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a8f0fe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