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2023-01-31 03: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欢迎阅读!
航程,教案,太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

2、准确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4、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梳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朝末年有个叫万户的人,他饱读诗书却无心功名。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在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他的仆人在即将点火时犹豫了,万户说道:“飞

天,乃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命令。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飞车发生了爆炸。这就是万户飞天的故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开拓精神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代很多人。600多年后的2003年,另一位飞天勇士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终于圆了这一飞天梦。今天我们走进


《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整体感知

1、根据新闻的基本结构,为本文划分层次。(小组交流2分钟)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200310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主体(背景)(4-26):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结语(27-30):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观察结构,看看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首尾圆合型。

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发射的场景,中间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两者很自然地衔接,不同于一般新闻。

补充:此种结构并不陌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就有类似结构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3、齐读导语、结语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划出向你传递这种感受的具体词句。(从描写性与评论性两方面思考)并分析这两类词语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的描写:朝阳、耸入云天、惊天动地、橘红色、拔地而起、直刺云霄、金色、向太空飞去 ----再现情景,增加新闻生动性、形象性,给人立体感、现场感,仿佛身临其境

感情充沛的议论:不同凡响的发射、勇敢的中国人、飞天勇士、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既写出事件的非凡意义,又达到不明言情感但情感自明的效果。

三、深入探究

1、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刻具有里程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af97d4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