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沈园两首》简评

2022-04-21 13:0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沈园两首》简评》,欢迎阅读!
陆游,沈园,简评

题目:近人陈衍评沈园时说:“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而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回忆起伤心往事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在这里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沈园的杨柳也已经苍老得不再开花飞絮了,我已是年过古稀了,即将化作会稽山的泥土,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凄美感人,在封建礼教主导的旧社会里鲜有所闻,为后人所纪念。我认为这段感情最可贵的地方是唐婉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不仅温柔娴熟,且才华横溢,能与陆游真正在心灵上相通,才能孕育出刻骨铭心的爱情。中国古代诸多爱情故事,或是虚构,或是真实,能有多少男女是真的如陆游与唐婉那般能真的站在平等的高度上相爱。他们自小青梅竹马,以致成亲,中记载,陆游其母是因为陆游的仕官前程而迫使两人离婚的,可见这段感情至深,虽两人已经结为夫妻,但仍足以令陆游放下生活中的其他追求,沉醉于二人的爱情之中,是在封建中国难以想象的。故然,众所周知,至二人于沈园再见之时,已物是人非,先后作钗头凤两首,抒发情感。不久唐婉故去。就在那时,沈园成为了陆游对于这段爱情悲剧的寄托标记,深深封存于内心之中。直至七十多岁再游沈园之时,陆游仍然难以释怀,以致潸然泪下,此时气吞鞑虏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真挚而纯粹的爱情面前是多么得渺小,甚至不及一段逝去已久的回忆。

在我看来,《沈园两首》作为悼念爱情的诗,字句间流露出年事已高的陆游对于忘却的恐惧。“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在渲染悲伤气氛的同时,调了沈园的变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相比“红酥手,黄縢酒。时的具象,此时的陆游只能靠着瞬间性的青春回忆来形容唐婉的美,那种惊鸿早已模糊,但是他对于这段感情的眷恋却是超越了时间和记忆的,“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同样在哭诉时间的久远,阴阳相隔。而“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展现了陆游情感的一种平稳的爆发。在那连回忆都已经成为奢望的时候,他的爱情仍然烙印在心底,使他落泪。只有身在沈园之时,游才终于能够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为爱情而痛苦一生的人。

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若说《钗头凤》词写出了相爱而不能相守之痛苦的话,陆游晚年的《沈园》则将这段爱情升华到了一个生命永恒的地位。而陆游本是以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闻名,内心至深却是对爱情的执着。从此更加凸显出了这段爱情的真实和伟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c606f09e314332396893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