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备课资料 大象版

2023-03-31 22: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备课资料 大象版》,欢迎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备课资料,必修,大象,中共

高中历史必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备课资料 大象版

●历史回眸

197610月,“文革”结束后,由于当时党中央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执行“左”倾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两年徘徊的局面”

思想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1978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全会还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两年徘徊的局面?”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开启思维

1.我的思路:要正确、全面认识“两年徘徊的局面”,就要正确认识“徘徊局面”指的是哪段历史时期,“徘徊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徘徊”的含义。“徘徊”时期是指1976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到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这段历史时期。这种“徘徊局面”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客观上讲是由于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从根本上讲,则是由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的结果。“徘徊”的含义是指这一时期的工作没有重大突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1)当时党的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推行“左”倾路线;2)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左”倾,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的错误思想;3)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搞新的个人崇拜;4)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

2.我的思路:理解改革开放的含义,就要认真研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内容规定。“改革”是对内改革,搞活经济;“开放”是对外开放,为实现现代化服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含义是“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认为改革的重点应为经济领域的改革,可分为城市中的企业改革和农村中的农业改革。全会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因此,应注意作好下列八项工作:1)下放权力,让工农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2)精简经济行政机构,将权力移交给企业性质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3按经济规律办事;4)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5)执行按劳分配制度;6)以自力更生为基础,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外开放)7)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工作,培养人才。全会主张的“改革”中,还包括对农业发展的改革。全会认为要想把农业搞上去,必须首先调动全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为此,全会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

3.我的思路:此题实际是要求学生充分、全面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要想真正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句话,必须认真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


其所起的历史作用,实际上也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变化加以对照、比较,就可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具体说来,我们可作如下分析: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实际上是承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对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作了重新概括。这就解决了20年来未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政治路线。3)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选举产生了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证。4)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总方针,并且与会后形成的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际上同时点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综上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而实现了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成为中共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时空隧道 历史再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我党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最主要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但由于中共“左”与右的错误,使这条最基本的思想路线经常被放弃,从而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走了许多弯路,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1976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下面,我们通过几例材料重现当时党和中央政府的指导思想的变化,从而来认识“两个凡是”的实质及危害,并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社论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的理论是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511日《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12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在线感悟

1“两个凡是”本身就是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违背了辩证法最基本的原则:在发展中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物质第一,还是精神第一。“两个凡是”实际是坚持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eb32f8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