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节选)

2022-11-24 21: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节选)》,欢迎阅读!
节选,唐代,风貌,服饰,艺术

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节选)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0年第45

唐代是个极重视衣饰的时代,不但宫女、命妇常着以盛装,就连一般妇女也千方百计锦衣绣襦。其所用的衣料有:丝绸、纱、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和纱料最为常用。 根据出土的唐代文物看,锦在唐代服饰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女子服饰,常集中应用在女装部分装饰小块的面巾、带饰等小件物品上,彩锦石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从北朝至唐初出现了一种团花文锦,常做半臂或衣领边缘服饰。宫中还有特制的锦缎。彩绫是成本色花或两色花,用于官服,有莺衔长绶、雁衔威仪、俊鹘衔花等名目。此外还有孔雀罗、镜花绞和织造精美的缭绫。其中,吴越异样纹绫中的缭绫达到了面料设计工艺的顶峰。

唐代男子服装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唐时期,第二阶段为中晚唐时期,各个阶段按照登记制度,在装饰内容、服色特点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唐代中期是鼎盛时期,袖子较前期窄,衣领也不再有翻折现象,多数穿着圆领、窄袖的袍衫。晚唐由于一直纷乱,胡服传入,逐渐被世俗制的宽袍大袖、长裙丝缕所替代。而短衣、窄袖只留给贫苦的劳动者和劳役奴脾所穿着。一些隐逸野士们则多穿一种和领对襟宽沿边的大袖衣,下穿肥扩的裤子或者长裙,头戴高巾,足着丝履。

唐代女服有三种组合变化:胡服,女着男装和中原糯裙装。胡服直接选用异族服饰;女着男装虽然以穿着传统款式为主,但是也与异族的传统有关系,是加以改良的服装;中原糯裙装是穿着最为广泛的服装组合,保留了本民族的服装传统,但受外族服饰的影响,特别是在衣袖的肥瘦方面变化较大。中晚唐、五代期间,妇女服装发生了很多变化。形式上,窄袖和长裙与前代截然不同,胡服的影响已经减弱,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又开始盛行。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唐初,服饰图案普遍使用花卉纹样,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的缠图案,异常身形。唐朝晚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更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唐代流行的装饰纹样造型饱满,色彩艳丽,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对称构图较多,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并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其中比较著名的纹样有唐卷草纹、宝相花纹、联珠纹、陵阳公样、瑞锦纹等为典型的唐风式样。在唐锦中还出现了风鸟云花相结合的图案形式。

色彩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志,唐代的服饰色彩,仍遵循以服色论尊卑的礼制,并在此基礎上开创了官名服色制,所规定的紫、绯、绿、青四色作为朝堂服色,黄色为皇帝御用颜色,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团花


的绞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团花绞罗制作;六品用柠檬黄色几何纹绞制作;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绩制作;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绞制作。

从唐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穿衫,长裙亭亭玉立和秀美形象。裙的色彩从绯、紫、黄、青等为最流行。唐代汉族妇女服饰的色彩是丰富的,显示了唐代女子开朗、热情的精神风貌。唐代女子不但喜于打扮,更是色彩搭配运用的高手。她们将颜色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通过色彩和色彩之间相互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常常将所穿着的服饰颜色如:青与橙、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彩放置在一起,使其产生最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且使得放置在一起的互补色,均显得更加明亮艳丽,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在人类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艺术价值。 赏析

选段详细介绍了唐朝服饰的一些特点,不仅介绍了衣服的材料、样式、色彩等,还介绍了男女服饰的不同,甚至不同身份、官阶所着服饰的花纹和色彩的不同。通过服饰能够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阶级差别、社会生活、经济特点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学习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0f0e27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