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什么意思

2023-01-02 09:0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地制宜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因地制宜,意思,什么

因地制宜(拼音:yīn dì zhì yí)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该成语意思是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

春秋末年,楚平王听信大夫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但是又怕伍奢两个在外地的儿子起兵报仇,就又设计把伍奢的大儿子伍尚骗回来杀掉了。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幸免遇难,辗转周折,逃到了吴国,发誓一定要报父兄被杀的仇。伍子胥足智多谋,勇冠三军,在诸侯中素有威名。他到吴国后,见到了吴王僚,就游说他,请他兴兵伐楚。此时,吴国的公子光却在谋划着杀掉吴王僚,自立为吴王。他担心吴王僚得到伍子胥以后会更难对付,就对吴王僚说:伍子胥之所以来到吴国,是因为要躲避楚王的追杀,他让您去攻打吴国也是为了报他父亲和兄长的被杀之仇。如今,我们兴师动众地去攻打楚国,先不说能不能打下来,就是打下楚国,对大王您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帮了伍子胥的忙,所以我觉得伍子胥不是真正想要辅佐大王,只不过是利用我们为他报私仇罢了。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一席话以后就放弃了伐楚的念头,而且逐渐地疏远了伍子胥。 伍子胥知道他现在想要报仇,就必须借助吴军,他也知道公子光一直想当吴王,所以就去投靠了他,并设计帮他当上了吴王,公子光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伍子胥后来也得到了阖闾的重用。一次,吴王阖闾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大计,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人


民安定,首先要高筑城墙,这样才能加强防御力量,使其他国家不敢进犯。还要加强军事力量,充实武器及物资的储备,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将士们才有充足的给养,而且要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才有可能发展。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应当制定合适的方案。你能不能对应着天象的方位,设计一个能够震慑邻国的规划呢?伍子胥说:当然可以。

伍子胥巧妙利用吴国的地形,建立起一座依山傍水的城郭,城中有多个城门,且其中三个筑有城楼。大城中还有东西两座小城,西城为阖闾的王宫所在地,东城则是驻扎军队、存放军备的地方。之后,吴王阖闾还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城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做准备。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很快就使吴国强盛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军大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最后攻陷了郢都,伍子胥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 [2-3]

成语寓意

伍子胥在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的时候,提出了农业是根本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就是充分地利用大自然,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32f867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