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的读后感

2022-07-26 00: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舍《茶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老舍,茶馆,读后感

例文一:

在茶馆中有三幕共七十多个人物,这些人物分属三教九流背景各异,而他们之间的交集就是名叫裕泰〞的茶馆。在茶馆中的陈设由古朴到新式再到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一开始前来喝茶的顾客弄鸟吃茶虽然一派悠然古风但是莫谈国事〞的纸条却清楚表达出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这展示了清末年代的旧中国生活。之后的第二幕那么用茶馆里新的设施和场面收缩暗示了民初时期人们生活在抗争中。到最后一幕,更大更多的莫谈国事纸条以及旁边的茶钱先付无疑表现出茶馆的经营每况愈下,而这又与莫谈国事相关,暗指了国名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将告覆灭。

通过像这样的细节描写,茶馆不仅仅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茶馆的名字叫裕泰〞,象征着富裕和安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但是这样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往来茶馆的多是些面目可憎的小人,揭示了小人物在社会上的挣扎求生。最后老掌柜烧掉了茶馆那么显示了在残酷的现实压迫下理想的乌托邦无从立足。 例文二: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x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表达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


到困难就退缩,假设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686107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